< 返回
丰田中国路-- 20世纪80年代:有路必有丰田车

第一编:丰田中国路

第一章20世纪80年代:有路必有丰田车

编首语

1932年,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秉承父志,在爱知县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里建立了汽车实验室,并买回一台美国“雪佛兰”汽车发动机,进行拆卸绘图。喜一郎当时在全力以赴开发日本第一辆国产汽车时的指导思想就是:“参照美国,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批量生产方式,生产出性能和价格两方面都能与外国车抗衡的国产车。”到了1936年9月,他终于成功制造出丰田第一辆aa型轿车。

32年后,丰田来到了中国,开始向中国出口它生产的皇冠轿车。再过了20年,北京人出门时惊奇地发现,一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牌已经悄然出现在自己的视野里。

20世纪90年代,奥田硕看到德国人和美国人的轿车在中国横行霸道时,马上深表同情,提出了“尽丰田集团之全力,助中国汽车之发展”,但中国人似乎并不买他的帐,认为他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有好事者就把它给颠倒过来:“尽中国汽车之全力,助丰田集团之发展”。

21世纪才露出一丝阳光,张富士夫看到丰田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一点起色,开始有点坐不住了,他做梦都希望丰田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与中国的合作走得更远一些,在中国的发展可以更自由一些,于是提出“更远,更自由”。

第一章20世纪80年代:有路必有丰田车

中国第一次建立汽车合资企业的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汽车产业的策略是“以市场换技术”。欧洲人的鼻子似乎比较灵敏,瞅准苗头,就闻风而动,一个个合资工厂相继建立起来。1984年1月,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公司成立;同年10月,上海大众项目签约;1985年7月,广州标致出现。

丰田当然也不笨。早在1964年4月,丰田的第一辆皇冠轿车就开进了中国。70年代末期,丰田曾经与中国有过一次亲密接触,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与北京东方红汽车厂合资的意向,但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丰田最终也没能如愿以偿,只好走向了出口的路。1980年7月,丰田在北京设立首家丰田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同年10月,丰田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成为最早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国外汽车厂商之一。1987年,丰田的第一家特约零配件销售中心也在北京开业。当时的各种数据表明,丰田出口到中国的小轿车占到中国总进口量的40%。“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句广告口号也是妇孺皆知。

20世纪80年代,与其他国际汽车厂家相比,丰田简直就是“中国通”。不难想象,当中国决定在上海建设汽车生产基地的时候,丰田自然而然成为首选的合资伙伴。上海市把绣球抛向了丰田,向其表达了建设合资工厂生产丰田轿车的想法,丰田是在“投入巨资建厂与中国政府拉近关系占领市场”,还是“拒绝建厂,直接向中国出口轿车”的选择中权衡。事情的结果是,丰田虽然非常清楚拒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令人好笑的是,丰田由此还落下一个“轻视中国市场”的名声。后来,德国大众闻风而动,后来才有了上海大众的诞生。

相对于欧洲人,日本人的算盘也显得过于精明。

1985年,丰田和中国的有关部门合作共同研究中国汽车发展战略,共同讨论什么样的车能成为主流车并在中国发展下去。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轿车市场的前景并不看好,“轿车项目好像太早了一点”;当时在中国受欢迎的应该是用于生产的车。

于是,丰田开始在中国考虑生产那种既能载货也能载人的皮卡和旅行车。据说,丰田还在广州、遵义和厦门等城市进行组装生产一种双排座皮卡,后来由于所有零部件都要用外币购买,成本太高,实在进行不下去就停止了。

其实,丰田当时还有另外一种想法,那就是对中国实行“只卖产品不卖技术”。它的理由有四点:

第一,中日相邻,向中国“卖车挣钱”要比投入数以亿计的巨资建设新工厂容易得多,而且直接向中国销售整车,比提供技术合作办厂更加实惠。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那时的中国汽车市场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容量,所以丰田并不看好在中国投资建厂的盈利前景。而且丰田通过向中国出口整车确实也获利匪浅。

第二,当时,日本产业界对中国迅猛增长的制造产业怀有强烈的戒心,丰田十分担心在合资生产过程中技术外流,在家门口培养起一个将来的竞争对手。

第三,丰田与北京东方红汽车厂合资的意向“流产”后,对中国的产业政策感到摸不透,担心投入过高一旦有事无法全身而退。

第四,丰田不愿意为培育市场投资,而是希望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当“摘桃派”。 更何况,“面向欧美,背朝亚洲”一度是日本汽车业对外的基本策略。

20年后,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产业界在反思对华汽车战略时,也承认因眼光短浅丧失了先发优势。由日本学术界、汽车产业界有关人士组成的汽车考察团对北京、天津、长春、上海等地的8家中国汽车整车企业和40家零部件企业进行考察后认为,是“多卖汽车少建厂”的策略导致了日本丰田等汽车企业在与欧美汽车厂商竞争中国市场中处于劣势。日方专家承认,欧美企业无论在整车还是在零部件方面都在中国站稳了脚跟。而中国汽车业已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决策失误和进入缓慢,日本汽车失掉了不少机会,导致了在与欧美汽车厂家竞争当中的被动局面。

当然话又说回来,当时丰田正在“西线作战”,集中精力在北美地区加大投资,没有能力与精力同时顾及“东线战场”,也只好将中国业务往后放放。那时的北美战场上,丰田一步一个脚印,干得热火朝天,一开始在夏威夷生产合资车,其用意是试探美国市场,投资力度远远小于本田等其他境外厂商。在确认美国人喜欢日本车之后,丰田在整个北美地区突然发力,持续进行高强度投入。在建起整车厂后,丰田也邀请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到其美国的整车厂附近就近生产,丰田的研发中心也迅速设立美国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