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google:用道德妥协换中国互联网市场

据台湾媒体报道分析称,google在中国的起步显得步履蹒跚,成绩不尽理想,不过,从今年三月开始,google中国开始有了转变的契机,这段时间里,google究竟做了什么?

五月二十八日,中国北京。记者走入google位于北京清华科学园的研发总部,对面大楼是微软,旁边有搜狐、紫光。这是台湾媒体第一次走入google中国总部,如同在美国google般,中国google每天也有大厨精心烹调的各国美食、取之不尽的零食饮料、spa按摩师随时待命、花稍活泼的办公室空间。

唯一不同的是,这群在中国google约三百名的员工,正展开一场艰辛的战争。他们的目标是要从中国市场老三的地位,击退竞争对手,取得第一的宝座。

二○○五年七月十九日是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出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第一天,但一开始就诸事不顺。二○○六年二月,google.cn就爆发违法使用icp(网络内容提供商)牌照的法律危机,被政府调查,弄得焦头烂额;十二月底,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与中国区联合总裁周韶宁两员大将离职;今年四月,又发生了新推出的谷歌拼音输入法被质疑抄袭竞争对手搜狗拼音的词库。

挟著全球第一搜索引擎的名号,google在中国的开始却显得步履蹒跚。不过,经过一年半来的整军,从二○○七年三月开始,google中国开始有了转变的契机。

从alexa世界网络流量资料的统计来看,google.cn的流量明显提高。六月十日在全球排名是三十六名,相较于三个月前,平均提升了三十三个名次。这个成绩单的意义是,google已经取得了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的地位,并且逐步缩小与第一名百度的距离。而去年此时,google.cn的流量还远远落后于雅虎中国,在中国位居第三名。

策略:做能改变的事情推出本地化查找产品

“我们现在的方向更明确,赶上对手,只是时间问题。”google中国研究院技术总监张智威说。相较于去年摇摆在究竟要专注于搜索本业?还是要向中国对手学习,提供更多元的产品选择?今年google中国下定决心,就是做好他们最擅长的搜索产品,以及解决在中国的本地化问题。“我们做能改变的事情。”

过去google被对手百度嘲笑“不懂中文”的窘境,被中国网民批评一点也不在地化的现象,如今有了大幅改善。

第一,本地化查找产品的推出。由于第一批人去年七月才到位,今年三、四月推出头期产品,包括google网站导航、google热榜、google suggest(编按:使用者输入时,会自动建议相近或相关的关键字)、相关查找、输入法等,虽然没有太大的创新,但每一项都关系著本地化的改善。如suggest改善了中文输入的速度,不需要键入很多关键字,目标是“用点击来查找”。另外也和google台湾工程研究所所长简立峰合作,持续做好中文词性的分析、建构字典。

为了彻底解决中文化的问题,google投入的人力也有大跃进。原先中文在地化的工作是由一个不到三十人的中、日、韩小组,连同日文与韩文一起进行,其中负责中文搜索的只有区区五、六个人。然而,这个小组去年开始各自独立,现在google中国有八十几个人在做中文化,年底会增加到两百人。未来,李开复的目标是——没有人数上限。

“我们之前在一、二垒,现在快得分了。”张智威用棒球术语比喻google中国目前的进度,他语气中充满了信心,指出积蓄一年的能量将在今年七月爆发,google中国将推出“具有杀伤力的产品”、“高技术门槛”、“不容易被对手拷贝”的产品。他暗示,方向还是搜索。

改变:与本地公司结盟让营运效果事半功倍

另一项策略则是与本地公司结盟。除了语言上、技术上的本地化,在运营上,google也开始与许多本地公司结盟,其中已公布的,包括新浪与腾讯。

一向独来独往的google,这次愿意与中国本地公司合作,张智威说:“这一切其实是因祸得福。”起因于去年google中国爆发违法使用牌照问题,不得已找上本地公司合作,却发现能让本地化事半功倍。

首先,因为营运需要特别了解在地文化的需求,所以便交由本地公司来负责,技术则由google提供。如腾讯是中国最大的通讯平台之一,google与腾讯合作就是要借用它在经营社区上的强项。其二,营运由本地公司来做,也避免不少外商在中国碰到的“非中国制造”问题,造成产品推出的阻力。其三,解决google在中国没有牌照的问题。

五月三十一日,李开复站在“google开发者日”的论坛讲台上宣示:“我们将把中国研发中心,变成google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google开发者日,与全球其它九个城市,约五千名的工程师一起看到最新的技术趋势。

而四月底,google全球执行长施密特(eric schmidt)再访中国时,高调宣布:“中国的业务取得了辉煌成绩。过去的四个月当中,我们在中国赢得了超过两年的(流量)增长。”

隐忧:理念与利益的冲突推出产品有违企业文化

对照去年一片混沌的光景,现在的google中国似乎才真正开始进到赛跑圈。不过,它未来的发展仍有隐忧,而这隐忧主要还是来自它自己:google独特的企业文化。

google创办人赖瑞.佩吉(larry page)与瑟吉.布林(sergey brin),一开始创业时就主张自由,不做恶(don"t be evil),以客户的利益优先。其不做恶的特色,让google赢得了最受尊敬的企业美名。但是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审查制度根本违反了他们的信念。

google内部对此事诸多辩论。布林曾表示,推出google.cn与“不做恶”的理念有冲突。但最后为了市场,去年一月,google还是在中国推出了专门符合中国审查法规的搜索网站google.cn,并取了一个全球唯一的本地化名字——谷歌。以谷歌之名与google切割,不能说不是一种妥协。

“这个消息有点令人毛骨悚然。究竟坚持道德的google是否已经出卖了自己的荣誉?”《时代》杂志这样评论。美国《商业周刊》则以“双重标准”(a double standard)替google的行为做批注。哈佛法学院的法律学教授及《中国网络审查制度》作者约翰.波尔弗里(john palfrey)说得更直接:“google想到中国去赚钱而不是带去民主。”

因为google对中国市场的妥协,也引来google总部员工以及支持者的质疑。

难题:陷入价值拔河向中国妥协引来总部疑虑

李开复坦承,他每个月去一趟硅谷总部,每次都有两个固定的报告行程——向执行长施密特简报,以及对总部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同事发表演讲,其用意就是跟工程师个别沟通他们对中国的疑虑。

“老实说,到现在我们仍在这些价值中拔河,”一位google中国高层主管说。google即使做出妥协,但仍没完全放开,部分产品都还不敢在中国推出。如博客或是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等为人熟知的功能。因为担心若有人在youtube录下批评中国政府的言论,其后果将会严重影响google在中国的运作。

“枪口下的google”,这是今年二月《时代》杂志对google目前在中国的处境,所下的评论。对西方世界来说,google的信念明显被中国绑架了,而对李开复这群在中国打天下的google战将来说,总部的任何一点迟疑,都可能拖垮他们在中国的竞争速度。

一个涉及企业文化价值与市场冲突时,企业该如何取舍的个案,正在上演。

不久前,施密特趁著到访中国,明确宣示,google将会给予中国更大的自主权,等于给了李开复放手一搏的权力。看来,中国这块市场暂时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然而后续呢?除了是否会持续配合中国检查制度的政策之外,也没人知道google冒著放下企业理念的风险,去交换中国上亿网民的市场商机,这个代价,最后是否会大到令google无法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