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迷人google如何让天才持续效命

在竞争激烈的网络市场战争里,不仅“求才”是项硬功课,“如何留才”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绝佳福利之外,google营造出的“多元”、“社群”与“持续学习”等公司文化,更是拉拢工程师的独门武器……

google日前公布了二○○六年第二季的财报,营收高达二十四亿六千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七七%,而七亿二千一百万美元的税后净利(net profit),更较去年同期的三亿四千三百万,增加超过一倍。又一次,google打破预期,让它的投资人笑得阖不拢嘴,google证明了它让所有公司望其项背的成长动能。

专家们分析,google的成长来自于新产品与跨国服务的推广。为了配合持续飙升的成长速度,google的组织也像吹气球般持续膨胀。根据google向美国证管会提交的文件(sec filings),从二○○一年底至二○○五年底,google的员工成长了二一八四%,来到了五千六百八十名员工。甚至有人分析,google每个员工的产值高达一千九百万美元的天价。

过去几年,google持续向业界挖角,包括亚马逊(amazon)a9搜寻公司执行长曼博(udi manber)、微软中国区总裁李开复、ebay先进开发技术总监莫尼耶(louise monier)等计算机、网络大老纷纷投效google,但台面上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有更多不愿具名的优秀菁英持续向这个人才磁铁靠拢。

如同《搜寻引擎观察报》作者苏利文(danny sullivan)所说,google“用天才吸引天才”(talent attracts talent)的求才策略的确奏效,但衍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google到底是用何种能力,让如此多天才与菁英甘愿留在google持续效命?

独特企业文化是致命魅力

分析家们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各有不同。优渥的“员工福利”早随着google公司内的照片,流传各方,但是google融入自由精神的创新制度却也绝对会在他们的列表上。

首先,每个人可用20%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光是这一点,就是让许多优秀人才难以抗拒的诱因。在项目透明化的google,所有进行中的项目,都可让工程师自行挑选。选不到?还可以自行另外开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当然动力十足。

其次,民主开放的风气深获员工喜爱。除了用人需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式的密集面试,任何人都无法徇私雇用自己人之外,每年的年度考核与内部晋升也都会交由“同侪考评”(peer review)决定,让所有人经由同侪的良性竞争,一同成长。

最后,在google的办公室里,没有绝对的上下关系,不仅员工要对主管负责,主管也有义务对员工负责,这样的概念表现在每周一次的员工大会上,即使是布尔(sergey brin)与佩吉(larry page),也一样要接受员工最直接的对话与质询,至今如此。

这是制度的部分,但还有更多“文化”与“氛围”因素让工程师们深深吸引,其中google环境的“多元”、“社群”与“持续学习”,更是在google工作的无形资产。

1.好动型工程师——王普泽:永远都有新鲜的任务,等着你挑战

随着google服务的拓展与飙升成长的搜寻业务,“多元”成为在google工作的一大特色,对喜欢求新、求变,热爱挑战与冒险的人来说,永远都有新鲜事的google,是他们实战梦想的最佳园地。

六十四年次的王普泽,是个思想跳跃、兴趣广泛的工程师,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与工作,“兴趣”至上的他,待超过一年的工作屈指可数,一没了新鲜感就想跳槽的个性,若要让他紧紧地“黏”在同一个公司或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google却做到了!

算算王普泽进入google的时间,时光飞逝已经超过两年,但王普泽还是觉得这份工作很新鲜。从小就是台湾、美国两头跑的他,养成了对变动环境的狂热,或许这种性格的他,不适合生存在组织严密、层层关卡的大企业中,但却恰恰好能够融入google。

在google这个以倍数成长的公司里,工程师一方面得处理多元、多变的各式项目,另一方面还得追赶日新月异的网络大环境及日益复杂的使用者搜寻习惯,这一切都是“变、变、变”,别人眼中的大难题,对王普泽来说,可是如鱼得水的绝佳工作。“这里的方向很多,事情永远做不完,我还没想要换工作”一脸的满意与愉悦。

然而,最让王普泽津津乐道的,就是google处理紧急问题的“war room”(战争室),这是一个机动性的紧急单位,只有在遇上了迫切的问题,才会召集相关人员进入war room实时应变,但置身其中的精神与时间压力,也不言可喻。

对于这种团体战斗式的紧急状况,一般人总是避之唯恐不及,但王普泽却甘之如饴。他认为从war room也可看到google对于工程师的无限支持:“我很佩服他们愿意把很多重要的人放在一起、解决问题,而且公司也愿意提供资源,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这是其它公司所不能做到的。”

2.天才型工程师——翟本乔:在这里每个天才都会和伙伴互动

翟本乔小学二年级跳念四年级,成为台湾首开纪录的跳级生,高中毕业直接保送台大数学系,大学时就设计出让老外都佩服的交通控制机制。充满好奇心、又酷爱知识的翟本乔,与一般人对google的印象十分吻合——十足的天才。

谈到在google工作的魅力,十个中有八个google人直觉的回答都是“人”。各路英雄好汉集结而成的google工作团队,每个人都蕴藏了各种令人惊喜的可能性,激荡出来的不仅是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创意,更是社群凝结的最佳原点。

自认只是鬼点子多、充满好奇心、又酷爱知识的翟本乔,与一般人对google的印象十分吻合——十足的天才。

大学时代的翟本乔就已经参与核三厂人员辐射管理系统与台南市交通号志管理系统,当时他用阳春的z80计算机,完成国外动辄花费数千万元的城市交通仪控机制,连国外团队也来台观摩。即使是今天,翟本乔在交通号志上的贡献仍在,台湾大街小巷的s型测速仪,就是出自翟本乔之手,而且别忘了,那时他还只是个大学生!

一路上学、经历显赫的翟本乔,研究所毕业后进入了美国贝尔研究室,但最后他也辗转进入google,为什么?

实验室里的计算机宗师帕克(rod pike)离职了,前往一个搜寻功能做得不错的公司——google,面对工作上接踵而来的不快,翟本乔向前辈打听起近况,“这里很好玩,不过离职时我跟公司有协议,不能挖角,你想过来,就自己申请吧,”翟本乔愈听愈对这个公司心动,经过八人大军的面谈,翟本乔进入google。

说起google工作最有趣的部分,翟本乔首推这里的“人”:大师、顽童、各领域顶尖专家,翟本乔在充满“菁英”、“天才”的团队里如沐春风。

其实令翟本乔感到兴奋的,不是天才间的菁英式对话,而是令人惊喜万分的无限互动可能:“原来那个东西是你发明的!”、“原来你有飞机驾照?”、“原来你之前是空军情报官?”这类对话常常出现在人与人的谈话之中。

在google的社群里,永远都有可能被其它人的灵光一闪,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概念。在这里,翟本乔不再是唯一的特例,反而更悠游于一群老顽童之间的游戏兼工作,与漫无边际驰骋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