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google是一个忧郁的中年人?

我们先看看身边的一些中年人都在做什么:努力保持着年轻时的血气方刚、怀念自己曾经创意层出不穷的年代、热衷于开疆扩土以巩固自信和成功的感觉、有些功名但疲于应付各种挑战、不断怀疑并调整着年轻时的价值观、做一些创新的事情感到力不从心、忧郁但标榜自己很快乐。

google最初的两年我并不认识它,现在来看那应该是google的孩提年代,我对彼时google的了解仅仅限于那个看起来有些憨厚的beta版logo。公元2000年我上大二,同宿舍一个热衷于发现各种新鲜玩艺儿的孩子突然对我说:往后你搜东西别用搜狐了,我跟法国网友聊天的时候人家告诉我一个特牛的网站,叫“咕咕乐”——那厮严重憎恨“很沙文主义的”英语,他用法语发音给我了google的启蒙。那时的google从界面到搜索结果,都让我感到不可思议,而且已经相当成熟。直到一年后google在我们这群人里变得更popular的时候,我才开始随大溜改口管它叫 “古狗”。

之后的2000年一直到2004年,google像一个血脉旺盛、充满创意和拓荒精神的小伙子,仅凭以关键词结果为导向搜索技术一点便迅速颠覆了几亿人的信息采集习惯并获得了它在地球上庞大的用户数量,相当多的用户甚至为它疯狂,把它看作他们的偶像。它具备当代偶像气质的同时具有相当的道德水准——“从不作恶”。到了2002年,关于两名创始人在仓库里的创业故事开始被各种媒体当作后盖茨时代“好孩子创业”的范本,而在这一年,google获得的惊人广告收入令世界瞠目,它的“赞助商广告条”与搜索结果相分野的收入模式也足以记入互联网史册。

越来越庞大的来自全球的google fans在为上述一系列创举尖叫的同时也更加迷恋google各式各样逢年过节以及各种纪念日的logo,他们总能从其中发现各种不乏趣味的元素。google是他们眼中的成功年轻偶像,又像是一个讲究品位追求细节的时尚青年。而这时google已经开始以推出了更多辅助于搜索功能产品,如翻译工具、桌面搜索、新闻资讯等。

google在2004年8月登陆纳市之后股价奇迹标志着其青年阶段辉煌的巅峰,它不但是用户的偶像,还成为了资本的宠儿。然而这似乎是google的成人礼,转折,抑或是新的开始:

几乎没有人会对一个聪明、漂亮、充满创新活力和拓荒精神的孩童或青年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相反他们对他激赏和青睐;而当这个青年已经长大、取得成就并开始进一步扩张的时候,身边那些赞许甚至扶持他的叔叔伯伯们会幡然醒悟,继而像他们打击其它对手一样地对他们曾经青睐的小朋友进行扑杀。这正是google在2005年开始之后面临的命运:aol、雅虎、微软这些巨头与google在2005年的几场对决,虽各有胜负,但一个事实不言而喻:人们已经把google当作老大巨头中的一员,而不再是新兴的精灵。

而google同时也显示出了中年成功者另一面的做派:致力于扩张到新的领域以巩固其现有地位,而这一过程必然遭致来自各个领域的麻烦,甚至被指控为垄断。google在图书、地图搜索等方面不断遭受的质疑已印证了这一点,而google成为互联网整合服务提供商的觊觎也不断被各种分析师、爱好者和竞争对手们发觉,那些传统的互联网门户和垂直服务提供者自然无法坐视不见。

google本身的道德标准——“从不作恶”正在被google自身所不断审视和打破。它首先意识到资本市场与“从不作恶”间的天然藩篱,尽管它的创始人曾经为是否上市的问题犹豫了很长时间。继而,向全球各个角落扩张的google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套统一的善恶判断标准,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不分善恶——来自文化和地缘的种种差异使google痛苦地放弃了很多之前的取舍价值。而另一方面,google已经被起诉由于擅自操作一家美国儿童信息网站在google上的搜索引擎排名而面临涉嫌垄断与不政党竞争的指控——它甚至已经学会用他的叔伯一辈对付他的手段来对付那些现在年轻的对手。从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一个理想主义激情退却变得更为现实,同时自己又不断谴责与挣扎的中年google形象。

更重要的是,google本身的创新能力已并不如往昔:在google以搜索引擎为圆心不断地推出各种关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信息高速膨胀速度已远远超出来google对于信息整理和运算的速度。google自身对于搜索结果的优化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到语言差异上,都面临着已经存在的瓶颈。而在web2.0应用正在兴起的今天,类似于swicki之类的新搜索形态正在被当年google爱好者一样的一群新年轻爱好者所拥戴。再者,google这两年推出的一系列产品与服务,除却google earth引起不小震动外,其它大多反响平平,类似于gtalk等产品更是具有模仿他者的“反创新”嫌疑。致力于越来越庞大和稳健的google会不会被绊住了创新的脚步,仍然值得观察。

尽管如此,已步入中年google在某些方面仍然努力证明着自己创新和年轻,那些不断变换的google标识仍能在细致入微处体现出创意的片刻灵感,产品的设计仍在用一些诙谐的元素取悦受众,google新推出的与搜索关联不高的在线支付系统仍能带动股价的飞速飙涨,布林和佩奇还在为飞机的奇特装修而争吵……然而对于google而言,其承载的更多挑战、压力和中年式的忧郁,将成为它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