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何处迷失?健力宝管理批判

对很多经理人而言,健力宝的沉浮,有着太多的传奇:地处南国一隅的三水县酒厂如何在李经纬的带领下造就了一个国人引以骄傲的民族旗帜品牌?年仅28岁的张海如何运用“空手道”手法实现了对健力宝的掌控?祝维沙和李志达这两位匆匆过客进行了怎样的“拯救行动”?

与此同时,健力宝也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健力宝迷失在哪?

健力宝20年来在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先天和后天缺陷。按照作者的观点,这些缺陷的存在并且长期没有得到根除,是健力宝陷入今天乱局的基本根源。

排在这些缺陷之首的是“战略的迷失”——李经纬时代的健力宝只有几个简单的经济指标来支撑未来的努力方向,而张海时期则除了一些漂亮的口号之外,同样缺少严整的战略规划。

想想看,一个连自己的发展目标都不清晰的企业,何以能够长久地走下去?如何能够为企业经营的其他工作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明确的战略为企业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建立什么样的系统运营能力与企业文化提供方向。

很大程度上,李经纬和张海都没有真正把握好饮料产业的发展规律。在李经纬时期,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个靠“随遇而来”的各种决策去“自然”推动。而张海时期的健力宝则更像是一个患了“多动症”的小孩,喜欢四处出击。当然,对各种投资,张海自有他自己独特的解释,这集中反映在他于2004年12月24日接受新浪(行情 论坛)财经的访谈内容中。张海声称他对兴业银行、平安保险(行情 论坛)的投资都是盈利性非常好的投资项目,从后面的结果看来情况的确是这样。但即便如此,从健力宝的主导产业出发,这也恰好表现出健力宝缺乏明确的战略。

相对李经纬,张海的现代竞争意识显然要强,他对饮料行业中品牌定位的认知水平肯定要比李经纬高。因此,接手健力宝后,面对品牌的日益老化,企业机制的僵化,张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开展组织架构、人员重组、营造新的组织运作机制、进行品牌改造并推出全新的品牌……经过一系列的大胆动作后,健力宝的经营得到了有效改善,品牌形象重新被激活。不过,这时候的健力宝明显还是缺乏有效的战略管理,战略仍然是迷失的。张海战略的迷失几乎与李经纬有共通之处,例如不相关的多元化投资,对战略管理的忽视等。

由于战略的迷失,也使健力宝在公司管理的一些重要环节出现硬伤。比如,组织结构——健力宝所谓的事业部其实只是把几个业务相近的子公司归到一个人管理而已,并没有真正按事业部制的模式开展运营,结构的缺陷成为健力宝的一大硬伤。

另一大硬伤是业务流程。在健力宝,流程是一个经常被挂在嘴边的管理名词,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似乎在误解着“流程”背后的真正含义,没有真正把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打造优质的企业价值链作为最大的流程,陷入了“为流程而流程”的不良循环中,违背了流程的本来面貌。

归根结底,成功要靠管理。健力宝历经20年,作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走到今天如此地步,除了战略的迷失,同样是败在管理上。健力宝缺乏适应饮料行业激烈竞争的系统执行力。健力宝,只能用“悲怆”两个字来形容它的管理,健力宝的后5年所演奏的其实就是一支管理悲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