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
大学四年,冷柯是在广州度过的,学的专业是建筑,假期及实习期一直都是在广州某著名集团下的一家装饰公司当实习生。2001年,他大学毕业,顺其自然地留在了广州,并且到了他原本实习的那家公司工作。之后,因为工作上的需要,他辗转到过番禺、中山、厦门、漳州等地,2002年底,因为总公司要在泉州设立分公司,他来到了泉州。
听冷柯谈起这些工作经历的时候,记者感觉他特别冷静,思想也很独立,淡淡的,像在讲述别人的履历。果然,冷柯说,其实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就离家在外求学了。
冷柯的家乡在江西九江旁边的一个乡村里,村里的小学只开到三年级。四年级时,才10多岁的冷柯就离开家,到乡里的小学念书,并且是住宿生。此后,到镇里读初中,到市里读高中,再到考上广州的大学,冷柯的生活环境离小时候生活的小乡村越来越远。
可是,正是这样的经历赋予了他独立自信的性格。他说,从小自己就不时地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变得特别强,而且养成了不依赖别人的心理,除了生活都是自理外,遇到困难的事情,也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25岁的总监
2001年,冷柯进公司的时候,是从绘图员开始做起的,因为刚毕业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参与方案设计的。那时,每天就是拿着一块画板和一支笔,不停地画施工图,再不停地修改,工作很琐碎,薪水也很低,底薪只有400元,而每画好一份施工图,大概可以拿到五六百元的分成,“那时候,一个月一般也可以画好两三份图纸,可以有1000多元的工资。”
在画了4个多月施工图纸后,冷柯又开始去跑业务,因为公司的一个理念就是做成功的设计师首先要能够营销自己,把自己的设计推销给客户,和客户建立起关系。在跑业务的一个多月里,冷柯学到了很多和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也更加了解了如何做好一个设计师。
2002年初,冷柯开始接到他的第一单业务。一位业主在广州一处大型大别墅区买下了一块地皮,把别墅的外观设计和室内装修都交给了这家公司,这个设计项目由冷柯负责。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个项目,更因为这个项目正好与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相符合,冷柯做得非常卖力,也做得得心应手。设计方案整整做了一个月,结果业主非常满意,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也开始对这个初出校园的小男孩刮目相看。接下来,番禺分公司、厦门分公司、漳州分公司先后筹建,冷柯都以重要负责人的身份被总公司派到各地协助分公司的建立。
从助理施工员到施工员,再从施工员到助理设计师,再到设计师,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冷柯的身份一直在转变,薪水也根据职位不停地上涨。在这个过程中,冷柯也攒下了自己第一笔积蓄。
2002年底,公司准备在泉州建立分公司,因为冷柯突出的业务能力,公司高层领导推荐他担任分公司的负责人,由他控股分公司25%的股份,并担任设计总监,负责分公司的市场部。包括亲友赞助的一笔钱,冷柯拿出了10万元投资分公司,成为分公司的股东及设计总监,开始了在泉州的生活。而此时的冷柯,除了业绩奖励和分红,最基本的底薪是每年4.6万元。底薪从月薪400到年薪4.6万,冷柯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那一年,冷柯不过25岁。
平等管理
泉州的分公司里,除了冷柯自己,还有14名设计师。这些人大多数是20多岁的年轻人,最大的也只有28岁。20多岁正好是设计师最好的年龄,因为作为设计师,除了给客户设计装饰方案,还要带着客户跑建材市场、跑工地、买工艺品。年轻带来的精力和活力,正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条件。
冷柯说,他从来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管理者”的位置上的,因为自己本身也是设计师,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他们想表达的设计思想,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人的工作状况。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是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在和他们交流切磋,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对他们的工作指手画脚。
管理公司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市场分析到财务管理,冷柯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学习,也在从一个职业设计师慢慢向一个管理人员转变。问他是否为放弃了设计这一行而可惜,他坦然地笑笑,说“得到些东西,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更何况他觉得自己仍然是在设计这个行业,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了而已。
融入泉州
冷柯已经走过了不少城市,他也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类似漂泊的生活。而作为一个设计师,也需要不断地行走,去汲取创作的灵感,不同的城市也都会带给自己新的感觉,带来新的设计思维。
问他是否准备在泉州扎根了,冷柯笑着说“是不扎也不行了”,因为公司有一部分是自己的,算是在经营自己的事业。每年自己仍有很多机会到各地学习交流,不担心思想会僵化,现在自己倒是想好好学学管理知识,还打算报名参加清华的一个培训班。
冷柯的办公室里有一整套的茶具,从电热水壶到装茶叶用的专用工具,一应俱全。采访过程中,冷柯不断地续茶,还拿出了不同的茶叶来泡,让记者猜茶叶的好坏,价钱几何。这是他来泉州后学会的茶道,从开始学泡茶、喝茶到懂得斗茶。“广州的时候,一般是吃早茶或晚茶,到泉州后,就学喝茶。”冷柯笑说,这就是的的确确的入乡随俗,也是自己适应环境能力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