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惠普公司的缔造者休莱特

休莱特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的“两条有趣的‘管理公式’”:

公式一:人才=资本+知识=财富

休莱特认为:“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人才的内涵;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人才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

休莱特认识到,是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电子仪器公司不同于传统工业,是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最多最快的工业部门。这样的企业对知识的渴求,远远大于其他企业。只有占据人才优势,才能在激烈战争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通过人才竞争,知识才可以发挥作用,产生威力。

为了获得人才,休莱特的惠普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经常选派工程师到高等院校去学习、深造,原工资照发;鼓励青年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半脱产学习、学习期间原工资照发;惠普公司十分重视吸纳人才。公司的成员大多数是工程技术人员,但他们每年都派出一批知人善任、有管理经验的技术干部,前往有名的高等学府,了解应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再由公司出路费,请他们到公司来,当面考评,优选慎聘。

公式二:博士+汽车库=公司

这条公式内涵较为丰富。首先,休莱特尊重每一位员工,认为大家都是惠普的“博士”。休莱特所坚持的信念是:“不论男女,大家都想有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好工作,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大家就会把工作做好”。“惠普公司的传统是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尊重员工,认定员工的个人成就。这听起来像陈词滥调,其实不然……”。“每个员工的尊严与价值是惠普方式极其重要的构成方式。”

因为休莱特看重每一个员工,所以惠普公司对每一个员工实行“一经聘用,决不轻易辞退”的办法,这在美国是少有的,公司成立不久,正图谋发展,有批收入相当可观的军事订货送上门来。本来承担这个任务大有油水可捞,但休莱特拒绝了这项高利润的订货。因为加工这批订货要增添职工12人,合同完成后就要立即裁减。

“汽车库”式的方针,反映在惠普公司新产品开发的密集型策略上。他们每年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费用,相当于销售收入的10%。1984年技术开发费为5.5亿美元,但他们从不离开本公司原有的技术专长,而是围绕已有骨干技术的骨干产品进行系列开发。

“汽车库”式的方针,也反映在惠普公司上下融洽的人际关系上。除少量的会议室之外,公司的任何一级领导人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各部门的全体职员,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小单位之间也仅用不太高的屏风来隔开。这些都有利用创造上下级之间融洽合作的气氛,以期能无拘无束地工作。此外,在公司内部,对包括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在内的各级领导人,均直呼其名,而不称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