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危机成就华为

——任正非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如同勾践卧薪尝胆一样,任正非在一种假定的危机感中度日如年。

具有浓郁的危机意识,这似乎是世界上一流企业家的共同特质。安迪?葛洛夫坚信做企业是“惶者生存”,比尔?盖茨认为“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李建熙则发出了“三星离破产永远只有一步之遥”的呐喊。

任正非呢?这个显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并与比尔?盖茨同列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度“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的中国人,他同样在华为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预见了“华为的冬天”。任正非意识到,企业破产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他所能做的,就是竭力延缓这个时刻的到来。为此,他宁愿长期活在一种焦虑中,并且希望身边的人同他一起分享这种感受。

1996年2月,销售额年增长200%的华为召开了一场让外界哗然的集体辞职大会:所有办事处主任、市场部的正职在向公司提交述职报告的同时,还递交一份辞职报告。公司将根据其表现、发展潜力和公司发展需要,决定他们的去留。这并不是形式主义,之后,公司果真淘汰了一批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落伍者。任正非类似于“杯酒释兵权”的非常手段,可谓快刀斩乱麻,让那些企图躺在功劳薄中不思进取的老员工看到了危机。

正如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在称帝之后仍然厉行节约一样,经历过动荡岁月的任正非内心始终隐藏着一种不安全感。那些食不果腹的难堪往事,那些衣不蔽体的深刻记忆,让今天的任正非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因而他的偏执,他的苦行僧式的生活都可以理解。

感觉上,任正非像一个呕心沥血的教练,成天拿着大喇叭对着训练场上的运动员们高呼:“我们还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否则就会走向消亡。”尽管手段过于原始而苛刻,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正是这种被他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危机感,给华为、给华为的员工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华为则在这种危机中变得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