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施振荣的背景和宏基新面孔:兰奇的双重难题

9月1日,宏基公司正式宣布任命意大利人吉安弗兰克·兰奇为公司新任总裁,而现任总裁王振堂将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两项任命自2005年1月1日起生效,届时宏 的创始人现任董事长施振荣将正式隐退。

这是宏基大胆的一步。王振堂随之对外界透露,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高级经理到台湾总部任职。无疑,意大利籍的兰奇走马上任会带动宏 更快地走向国际化,而宏基在人们心目中的“台湾公司”形象也将慢慢褪色。

宏基的国际化蓝图

两项任命均在意料之中。

王振堂是施振荣多少年来一手提拔的继承人,而新任总裁兰奇在过去2年中对宏基业绩的增长作出了杰出贡献。加入宏基之前兰奇在德州仪器担任部门主管,1997年,宏基收购了德州仪器的便携pc部门后,兰奇也随之加入宏基。2000年,他被提升为欧洲运营部门主管。

在兰奇的领导下,2003年,宏基电脑在欧洲的销售额翻了一番,超过了20亿美元。

欧洲市场的成就也对宏基业绩的整体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宏基的营业收入达到46亿美元,2004年初,宏基超过了日本的电子企业东芝和nec,成为全球第五大pc生产商。

为此,施振荣曾公开表示“必须亲自去感谢为宏基立下汗马功劳的欧洲团队,以完成离职前的一个心愿”。而将兰奇升任总裁无疑是对他在欧洲市场做出的惊人业绩的最大回报。

施自认为这个安排给宏基规划了一个很好的未来。

但让一个不会中文的意大利籍外国人担任一个台湾科技企业的总裁毕竟在业内还是第一次。

国际化道路上,宏基走得很早。早在1986年制定“龙腾发展10年计划”的时候,宏 就把走国际化路线作为谋求成功的一个重要手段。

1987年,宏基斥资700万美元收购美国康点电脑公司100%的股权,这是宏基进行的第一项海外直接投资。在包括随后进行的几项海外投资中,宏基虽然都未能获得预期的成效,却给自身塑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形象。

idc的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上半年,宏基已经超越竞争对手惠普公司成为欧洲笔记本电脑市场大的品牌,王振堂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将宏基打造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电脑公司”。

国际化的品牌需要国际化的管理。施振荣在一份声明中称:“公司此次的人事调整打破了常规,我们并没有像人们猜测的那样将台湾放在核心位置,我们要创建一个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而事实上,在过去,只有极少数的外国人能够在台湾的科技企业做到顶级职位。

兰奇的难题

身负重任的兰奇能否在全球复制宏基在欧洲的神话?

王振堂在公布人事任命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达到挤进全球pc前三名的目标,“宏基必须在中国和美国市场有所突破”。

业内人士分析,宏基这两年的业务发展主要依赖于东南亚、欧洲和澳大利亚市场,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北美重塑品牌是宏基的下一个目标。

而另一方面,宏基在这两个市场困难重重。

首先,宏基在中国大陆遇到了麻烦。除了遭遇到在其他国家也会遇到的国际竞争对手如戴尔、惠普之外,它还受到了来自中国大陆本土阵营的强劲品牌联想和同方的冲击。在大陆市场,联想电脑占到30%的份额,同方电脑也占到10%左右,宏基电脑大约2%的市场占有率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字。

王振堂表示,宏基计划两年内使在大陆的销售占公司总销售额的比重由现在的5%提升到10%,而分析人士也预测宏基2004年在大陆市场的销售额将增长60%以上。对不会说汉语的兰奇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挑战。

美国市场是另一个难题。

十年前,宏基在美国推出彩色aspire pc 业务,销售一度大增。但由于公司把主要业务方向定位于个人用户市场,而忽略了企业用户,因此它的成功未能得以持续。1999年,宏 被迫从美国市场撤出大部分业务。

所以,对宏基来说,美国市场的成功更是超越自身的表现。2003年,宏基在美国的销售额只有3.5亿美元。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为了在美国市场有所突破,宏基将在美国实施此前在欧洲获得成功的经验,主要策略就是针对企业用户市场。王振堂的理想是2007年宏 在美国的销售达到10亿美元。

不可否认的是,强手林立的美国市场比较欧洲市场而言给宏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兰奇在宏基将走过一段更艰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