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从国美收购大中看未来家电零售市场

12月16日,国美正式对外宣布以36亿人民币曲线收购大中电器成功。继06年52.6亿港元收购永乐之后时隔不到1年,黄光裕又一次最后时刻出手成功搅局,再次显示了其在竞争中强势、“凶狠”与果决的一贯风格。表面上,此次收购改变的只是局部市场的竞争版图,对全国市场格局似乎并未产生根本性的颠覆与改变,但从长期来看,此次收购对未来国内家电零售市场的影响将在一段时间的发酵后逐步显现,未来的市场变数并未因为少个一个竞争者而减少。

首先,就直接竞争对手苏宁而言,伴随着华东市场之后(由于永乐加入国美,使得国美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取得了领先优势),华北市场又让国美占了先机,两者之间的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无疑会给苏宁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在零售这个规模为王的行业里,苏宁必须要加快自己开店的节奏,以跟上国美的步伐,才能最大限度保持自己在对上游厂商的吸引力和谈判力、以及在自身总体的市场开发上不落下风,尽管丢失的市场份额并不会因为增加开店计划就能轻易赶上(追赶者至少要比领先者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才有机会追平或赶上)。至于其他竞争对手,如同属家电零售连锁业态的百思买,以及处于其他业态但从事家电经营业务的企业而言,他们也一定会对此次收购影响进行自己的战略评估,并逐步在市场中给出自己的答案,而面对着幅员如此之广、需求差异如此之大的中国市场,差异化无疑会成为一个重要选项,这种差异既包括了渠道类型本身的差异,也包括了产品、服务、定位等在内的综合差异。

其次,就上游的家电厂商来看,他们其实并不愿意看到下游渠道过于集中,或者某一家一股独大。这一点从收购交易达成后各家电厂商的反映就可见一斑(基本上都采取回避评价的态度)。近年来,以国美为代表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在零售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在谈判中给上游家电企业产生的价格和成本压力也不断增大,定价权的争夺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家电厂商寻求渠道多元化的动机和行动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开始选择自建渠道(以格力为代表),以及加大与其他类型渠道的合作力度。此次收购在很大程度上会再次强化家电企业心中原本就存在的心理暗示——必须要加快制衡越来越强势的家电零售连锁渠道的扩张步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市场主动权。

总之,伴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相关各方的综合博弈,未来的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将极有可能演变成一个反映不同商家、厂家、消费者、政府各方力量与利益的,更加多元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