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亨利·福特清理门户(下)

第2章 亨利·福特清理门户

“让我去,”布加斯说。

但是,这个年轻人认为,历史会记录这个时刻。他走进贝内特的办公室,告诉这个小人物说,他被解雇了。

贝内特咆哮起来:“你想拿走这个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你什么都没做过!”

33年之后,李·艾科卡可能会说,亨利·福特不敢当面解雇他。但是,任何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过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话。“埃兹尔的小儿子”很勇敢,这丝毫不需要怀疑。

亨利撤掉了哈里·贝内特的职务,但是具体还要由布加斯来赶他走。布加斯原来是fbi底特律办事处的特工负责人,几年前,他在荣格河工厂侦破了一个盗窃集团,这个盗窃集团有贝内特的人参与。在那之后,贝内特将布加斯招到福特公司,给他开在fbi时双倍的薪水,但两人还是闹翻了,贝内特很快就把他挤排出去。在亨利二世进公司的时候,孤立而气馁的布加斯立即跟他走到了一起。

按照布加斯的一个记者朋友后来的说法,这个前fbi工作人员往腰带里塞了一把口径38毫米的手枪,然后走进贝内特的办公室。一看到他,贝内特就破口大骂:“你这个狗娘养的!”并立即从抽屉里掏出一把口径45毫米的手枪。布加斯也掏出枪说:“哈里,不要勾扳机,因为我会杀了你。”

贝内特冷静下来,“我们谈谈吧,”他说。

但是布加斯转身走出办公室,他拿不准自己的后脑勺是否会吃一个枪子儿。当天晚些时候,贝内特的办公室有烟飘出来。有人认为,贝内特在放火搞破坏,而事实上他只不过烧掉了自己的文件。

多年以后,亨利二世跟他福特公司的同事谈起哈里·贝内特猖獗的那些年时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吓得要死。”

福特以前的一位下属说,亨利喝酒之后经常会提起那段日子。“在解雇贝内特之前,他不知道公司里究竟有多少人效忠亨利一世,又有多少人效忠贝内特。在贝内特下台之后,荣格河工厂再也没有那么多骚乱,他轻松了很多。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所期待的。”

贝内特走后,亨利和布加斯开始梳理公司的各个阶层,以完全剔除他的党羽。这是一次彻底的肃清,上至最高层的管理人员,下至荣格河工厂的班组长。他开除了福特公司旗下很多边远办事处的销售人员和零部件工厂的经理。

亨利列出很长的贝内特亲信名单,然后要么解雇、要么降职,逐个清理这些人,同时也为父亲的死报仇。

贝内特回到自己在安娜堡的家中,后来成为一个制造公司的代理,过起了平静的生活,直到1979年去世。

亨利二世很快就开始在公司里推行改革。根据贝内特时代的规定,员工不得在福特公司的任何区域吸烟。后来,工程设计部门的班组长在每位工程师的绘图桌上都摆了烟灰缸,气氛一下子放松了很多。公司鼓励工人一起吃午餐,也可以一起休息。这是一个全新的福特汽车公司,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也是现代汽车业的开端。亨利二世开始实施商业史上最大胆、最富创新性的招聘,他甚至从其他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员,这是他的祖父从未做过的事情。

埃兹尔的姐夫欧内斯特·坎茨勒建议小亨利从对手通用汽车公司招聘管理人员,他接受了这个建议,所以,亨利二世将小艾尔弗雷德·p·斯隆(alfred p sloan)的影响力引入迪尔伯恩,聘用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在长期在通用公司任职的总裁的领导下,培训出富有创新性的组织理论思想家。

正是斯隆的商业战略使通用汽车在20世纪20、30年代击败当时无人能敌的福特公司,并开始主导美国汽车业。但是,在后亨利二世时代,福特公司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管理最佳”的公司了,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采用了斯隆的理论。同时,通用汽车公司本身在20世纪50、60年代也变得过于教条和死板。

亨利二世从通用的一个子公司——邦迪克斯(bendix)公司聘请到斯隆的一名弟子,厄尼·布里奇(ernie breech)。布里奇曾在斯隆身边工作过,从这个伟大的人物那里学到了很多精确性思考的经验。他还从通用汽车公司会计部带来一个人,即刘易斯·克鲁索(lewis crusoe)。

他还从克莱斯勒、汽车部件供应商以及其他一些美国公司中挖来几名高层经理。他新招来的采购经理艾伯特·布朗宁(albert browning)曾是战前蒙哥马利·华德(montgomery ward)百货公司的明星销售员,二战期间,他在美国陆军负责采购。

他们共同努力,使福特公司摆脱了对胡作非为的贝内特的依赖,也从亨利一世那些过时的格言和行事方式中解放出来。像自己的祖父在20世纪最初10年创立公司时一样,小亨利正在投入同样多的精力来重建福特公司。其间,亨利二世创造了一个管理概念,后来这被认为是“最好的、最具才华的”概念,在美国的组织理论以及20世纪下半叶的公司实践中,这一概念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福特公司新的战斗面临着一项重大任务。1945年,福特汽车公司陷入一种灾难性的状态,这也反映出,当时已经年迈的创始人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福特是汽车业内管理最差的公司,或许也是当时经营最为不善的一家美国大公司。

但是,福特公司的产品设计一直未曾放松过,与其他部门的员工相比,设计人员相对来说一直很活跃,这一领域当初几乎没有受到贝内特势力的影响。此外,福特巨大的经销商网络也实力不凡。除这两个领域之外,公司的其他方面都急需调整。

小亨利的重点不是招聘汽车专业人员,他已经拥有足够的汽车热衷者——从他祖父的时代开始,就从来没缺过专业人士。他缺乏的是商务人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经理,他们需要能够拟定组织机构图,能看懂财务报表,进行成本分析。

根据传统的标准,在所有的美国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当中,亨利二世是经验最少的一个。但是,小亨利远不仅仅是一个运气不佳的富家子弟,他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富有影响力的新世界——通过耶鲁大学、现代化的美国军队、以及他高瞻远瞩的父亲等人的帮助。

他是第一个出生于20世纪的美国汽车公司领导人。通过世界上最新的组织思维,他对祖父的19世纪原理进行了补充,这也是他为自己在战争期间所付出的努力而收获的另外一项成果。

于是,福特汽车公司生存了下来。1980年,在一次采访中,亨利二世说:“我从来、从来、从来都没产生过困境无法扭转的想法。我不知道扭转困境将需要多长时间,我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但是我一直坚信,我一定能做到。运气站在我们这边,上帝站在我们这边,经济站在我们这边,所有其他的一切都站在我们这边。”

亨利二世所取得的成就改变了汽车业。福特汽车公司位居通用汽车公司之后,成为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但是,在未来40年里,它将在美国汽车业中发挥关键性作用——通过竞争,让通用汽车少走了像该世纪后半叶时那样守旧的弯路,如果没有福特公司这个竞争者,整个美国汽车业将不会像今天这样强大,而是比现在脆弱。

要不是强大的福特,轿车也将错失几次机会,我们将不会看到在后来改变了美国人交通习惯的几款车型。甚至埃兹尔在1957年的惨败也对后来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开辟高档车销售渠道的概念就是在那时候产生的。30年后,丰田公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在20世纪50、60年代,丰田公司一直非常密切地关注福特公司的举动。

亨利二世还重新定义了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组织模式。1969年,他提出了泛欧洲福特的构想。也是他首次提出,一个在全球多个国家经营业务的公司,应尝试将各国业务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组织。

亨利二世是一个所罗门式的人物,他能从宏观上去看待事物。在未来几十年里,在掌握公司发展方向的同时,他曾多次做出了有先见之明的决策,并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调整。

如果某个人奠定了现代汽车业的基础,那么这个人就是魔鬼老大(deuce)。每个行业都需要这样一个人,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个人的抱负,更是来自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目标。在汽车业,这个人物就是亨利·福特二世。

在他与贝内特决战前的两年,亨利二世痛苦地意识到,公司各个级层都充斥着智力低下的经理。在从康涅狄格州的霍奇基斯学校和耶鲁大学学习完之后,他深感缺乏高水平管理人员的困窘,在他看来,公司有些管理人员简直就是白痴。

在竞争对手通用汽车公司里,一批有头脑的年轻人正在斯隆所倡导的理性思考者氛围中成长起来,然而在福特公司,只有哈里·贝内特手下的流氓和木讷的工程师和经理。老福特15岁就辍学了,他觉得人们过分夸大了上大学的作用。他有几个非常有才华的工程师,都是从工厂的最底层做起,逐渐发展起来的,他们做得非常好,这让老福特坚信,高等教育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这种不重视受教育程度的文化在福特公司根深蒂固,从美国最著名的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大都过福特之门而不入。

亨利二世很清楚,他需要更多有头脑的人。上任总裁之后,他最先做出的一个决定就是招聘50名大学毕业生。在他招聘的1945年届大学生当中,有一名年轻的工程师,名叫李·艾科卡。

在招聘大学生时,亨利二世让每个人都参加一个智力测试。进入福特之后,每个人在应聘时所参加的智商考试成绩都会永久性存档,如果这个成绩太低,那么日后当这名经理升任最高层领导人员时,他的竞争对手甚至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阻止他。

1945年9月,有一批智力过人的年轻军官加盟福特公司,这些人曾将统计过程控制和现代化的物流理论应用到战斗中,帮助盟军的战争机器保持活跃,后来人们将他们称为“精明小子”,这10个年轻人来自某空军统计控制部,在战争结束时,10人决定以一个整体去寻找一个需要他们的东家。

他们的领导者是查尔斯·“特克斯”·桑顿(charles“tex”thornton)上校,而他们的老板则是美国战争部次长罗伯特·a·洛维特(robert a lovett)。他们曾经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彼此都是好朋友,也赢得了彼此的信任和尊重。这10个年轻人都是20多岁,但是他们却有比自己大20岁的人才能拥有的自信,这种自信心来源于战争时期他们所承担的重大责任。这些年轻人曾取得过令人眩目的成就,这让人对他们的能力丝毫不会有任何怀疑。

桑顿给亨利二世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上说:“我有要事想与您面谈,我认为,这件事关系到您的直接利益。有一个空军开发的系统,在过去3年中,它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实施。如欲了解详情,您可以与战争部次长罗伯特·a·洛维特联系。”

1945年12月,亨利二世和约翰·布加斯召见了这个精明小子团队。他们来了8人,鱼贯进入福特位于迪尔伯恩行政综合大楼的rotunda大厦 的一个房间。另外两人则留在加利福尼亚等候会谈的结果。

特克斯·桑顿代表这些军官做了介绍。他简要而流畅地描述了对盟军全球轰炸任务进行管理控制的复杂方法。他们收集飞机、炸弹、机场、燃油补给站、飞行员、机组人员和目标等各方面的数据,然后以此产生大量的事实。

这个统计控制团队整理了大量的信息,这些数据和数字开始向他们提供证据,成为非常透彻的管理工具。桑顿告诉亨利二世,这个团队很希望能在福特汽车公司创造一个类似的神话。

桑顿和他的朋友们并不知道,小亨利对他们这一大胆而自信的想法有多看重,他们也不知道,战争初期空军的混乱状态与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的状态有多么相似,小亨利极力想要控制住这种混乱的局面。在当时的美国各大企业中,他们到福特公司来无疑是找对了地方。

魔鬼老大当时就拍板决定要这10个人,也当时就告诉了他们这个结果。在当天随后的会谈过程中,当布加斯提到一些听上去会影响这个决定的事时,小亨利都会纠正他的说法。他要让桑顿和他的同伴知道,福特已经决定要他们了。

招聘这些才华横溢的年轻的空军军官无疑是明智之举,但对亨利二世来说,这件事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一点。这是一次解放性的行动,它将触及老福特时代公司构架的每一块筋骨,也因此而表明,亨利二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经营福特公司,表明了他所希望的公司发展方向。即使是布加斯这个他在与贝内特作战时的盟友提醒他小心的时候,他也会支持有头脑的年轻人一边,坚信福特会迎来新的一天。

精明小子只有10人,但是,仅仅一两年的时间,他们就影响了福特公司数百名管理人员,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将这种影响扩大到全国数十万计的公司管理者。

这10名精明小子并没有全部留在福特公司。桑顿后来成为立顿工业公司(litton instries)董事长,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公司联合运动中,立顿工业公司一直走在前沿。他们中的两位,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和阿杰伊·米勒(arjay miller)后来分别担任过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小爱德华·伦迪(j edward lundy)后来成为福特公司任职时间最长的财务负责人,从很多方面来说,他都是所有的精明小子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在升任轿车和卡车部门的集团副总裁之后,离开福特公司,赴著名汽车部件供应商菲特尔莫古(federal-mogul)公司担任总裁。本·米尔斯(ben mills)则在1958~1964年担任林肯-墨丘利分部总经理。

1946年,精明小子团队加盟当时一派混乱的福特汽车公司。他们的任务涉及到制定组织机构图、制定职位描述、制定资本支出评估方法、确定利润中心、划分公司部门以及制定新的产品计划等。

每个人都是工作狂,只不过工作狂这个词当时还没有发明出来,他们每天都在最大限度的工作强度下奋战。进入公司仅仅几天之后,赖特就躲进福特总部附近的迪尔伯恩旅馆,用一周的时间写出一份长达57页的公司重组计划。米勒则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完成了公司的第一份全年财务预测,即1946年度财务预测。

亨利二世为精明小子们整理出了一片空间,他希望他们都有成功的机会,并将公司的管理交给他们。精明小子成员中,有的人会跟亨利二世同时期从通用汽车公司招聘来的一些比自己年长的人发生冲突。但是亨利二世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他们有时会占上风,有时也会落败,不过总的来说,亨利二世还是会保护他们,让能力最高的精明小子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

如果是在37岁或47岁的时候才从祖父手中接管公司,亨利二世将不会给这些年轻人如此大的权力。但当时他只有27岁,跟他们是同龄人。精明小子中只有一个人,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比亨利二世小。

有一群善于调查的年轻人正在弄清楚公司当前状态的原因,对此亨利二世深感自豪。后来,他请《时代》杂志为精明小子做了一期封面报道,因为在他们的影响下,福特公司有了巨大的改观。

在原来杂乱、含混的那些领域,精明小子们带来了条理性和过程性。他们推行成本分析,将美国最著名的商学院新研究出来的理论应用到公司中。伦迪来自普林斯顿,米勒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而麦克纳马拉来自哈佛,参军之前,他在哈佛商学院任教。

亨利·福特一世恰恰对工商管理不屑一顾。他相信要对工厂进行组织,但是他认为,没有必要安排行政办公室的各项事务,甚至对组织机构图下了禁令。因此,亨利二世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弄清楚,每个人具体要负责什么事。

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实际上是世界最大的家族企业——亨利一世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经营。他的底线非常简单:如果公司在月末银行账户的余额比月初多,那么它走的路就没错。

跟老亨利持完全相反观点的是斯隆,早在二战之前,他在汽车业领域创建了商业组织标准。斯隆对通用汽车公司杂乱无章的品牌和运营进行了合理化改革,并在中央集权和分权部门之间建立了完美的平衡。

斯隆是精明小子的精神始祖,但他们进一步发扬了斯隆的观点。他们渴望并大量收集信息——信息是他们的营养源。像在空军工作时那样,他们在公司中的各个角落搜索事实、数据、图表等等,所有那些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福特神秘内幕的信息。

最初,空军的统计控制部门就是数字和信息的集中地,这些数据和统计数字要随后进行分析和处理。在福特,这个过程也没什么两样。但是,首先,他们需要第一手的信息——这个庞大的工业有机组织中各项事务的清单——人、机器、生产的汽车、生产汽车所需工人的数量以及零部件成本,等等,每一项都不容易获得。精明小子不得不制定一些制度来收集数据,这样才可能谈得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任何变革。

在20世纪头10年,亨利一世的那些年轻的技工把工厂分解成很小的单元。每一个小的机械运营单元都在研究寻找加快装配线的方法,经过数年的努力,他们形成了一个可以勉强称为大规模生产的流程。

亨利二世手下的精明小子在福特的企业办公室中做的也是类似的工作。最初,精明小子被称作聪明小子。他们提出无数的问题,试图以此来理解他们正在研究的这个公司。

亨利二世从通用汽车公司招聘了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的年龄和职位都比精明小子高,即使他们也从未见到过如此新奇的事情。这些年轻人相信,事实和数字将代替公司中那些推断性的工作,数十年来,公司一直都离不开这种推断性的工作。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在1946年麦克纳马拉写给一个朋友的信中,他提到:“福特公司必须彻底重组。目前整个公司的情况糟糕地简直无法形容,沟通渠道不畅通,缺乏控制性、组织性和策划,人事方面的问题极其严重。”

1960年,亨利二世任命麦克纳马拉担任公司总裁,这是对他在1946年决定聘用精明小子团队的最终认可。麦克纳马拉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全能型的财务部门和层层制度,这些制度涉及到成本计算、经理人员的招聘、培训、评级和晋升、以及广告成本的估算等。

对于像麦克纳马拉和伦迪这种学者出身的人来说,1946年的福特公司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当时的福特公司相当于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案例,他们要在这张白纸上勾勒现代企业的蓝图。在财务控制领域,这无异于是又一个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 ,亨利一世和他主管生产的奇才人物当年疯狂地努力以达到完美,现在他们的每一步也都一样令人热血沸腾。国家在军事方面的精密性和纪律都受到战争需要的影响,在经过根本性的调整之后,它们被应用到私人企业的管理中。在其他的美国公司迅速地采用战时发展起来的技术时,精明小子采用的却是其组织体系。这些以前在部队中负责供应的军官改变了福特,使它从一个植根于19世纪的公司变成了一个影响到几乎每一个美国大公司的公司,包括美国政府。

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的“最好、最明智”的政府就借鉴了福特公司精明小子的设计,后来他选择了精明小子中的麦克纳马拉担任自己的国防部长。

最后,精明小子文化遭到了严厉的抨击。人们认为,很多问题都应由精明小子文化负责,例如,福特公司没能成为第一个推出微型面包车的公司,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艰辛,等等。1994年,亚里克斯·特罗特曼(alex trotman)接替雷德·波林(red poling),任公司董事长兼ceo,从那时起,最早一代精明小子的弟子在福特公司逐渐减少,公司领导层也努力削弱财务部门的影响力。

但是,有一位前福特公司高管人员说:“如果说财务部门的影响力太大,那是因为伦迪招到的人员智商太高。他们的影响力势必很大。”

“亚里克斯·特罗特曼试图削弱财务部人员的影响力,但是,这一点应该通过在这个部门安排能力平庸的人来实现,还是应该通过提高其他部门的人员素质来实现呢?”

他的话意思很明显。福特财务部在公司内部和外部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的原因没什么区别,财务部的人员素质高。麦克纳马拉、伦迪以及第一代精明小子都在这里。在改变福特公司的过程中,精明小子也改变了众多其他公司。或许艾科卡永远都不会承认这一点,但是他确实在20世纪80年代初拯救了克莱斯勒公司,部分原因就在于,他采用了精明小子的方法。

不过,艾科卡一直为一件事而耿耿于怀,当年在麦克纳马拉和伦迪领导的福特公司财务部,他曾当过替罪羊。他对这些“数豆子的人”(即统计专家,这一叫法后来甚至流行起来)不屑一顾,他认为他们缺乏经营经验、实际的产品知识以及一线责任。只有他自己没有意识到,他对这些人研究出来的方法的依赖性有多高。1979年他进入克莱斯勒时,这里根本没有财务报表制度,这让他非常吃惊,原本人们都认为,像克莱斯勒这样一家公司,应该拥有众多会计师。

鲍勃·卢茨的职业生涯是从通用汽车公司在德国的亚当·欧宝公司开始的,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福特欧洲公司工作时,他的上司——严厉的财务主管波林——使他成为当今的精明小子。波林当年曾在第一代精明小子身边学习,尤其从伦迪身上学到很多知识,他有一天会成为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在欧洲,他帮助卢茨这个汽车天才学会坚定地坚持成本。有一天,波林跟他说:“你知道你和我有什么不同吗?如果目前有一个产品计划,要生产一款有竞争性的不错的车型,并且能够达到所有的财务目标,这时候老板来跟你说,‘将成本目标再降低5美元,我确信,这仍将是有史以来最好、最成功的车型,’你会说好的,而我不会。”

“没错,”卢茨回答说,“再降5美元,我会说,好的;见鬼,即使再降50美元,我也会说好的。”

波林跟他说:“你愿意破坏财务原则,但是我不会。对我来说,财务原则是最重要的,它比创造性、比产品都更重要。失去财务原则,你就失去了一切。”波林一直在重复精明小子的一句咒语。卢茨1998年从克莱斯勒退休时接受了《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的采访,他说:“波林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我想:为什么我不能兼顾这两点呢?”

在亨利二世刚接手时公司的状态下,他所采用并努力推行的那些制度和控制方法不仅仅是值得的,更是拯救福特公司所必需的。小亨利对财务原则的恪守成为未来公司在未来几十年的典范,创造和分析之间一直势均力敌,二者占上风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

注释: 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在工程执行过程中,负责人l.r.格罗夫斯和r.奥本海默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大大缩短了工程所耗时间。这一工程的成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系统工程的发展。——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