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联想2004之变:与戴尔血拼直销

中国最大的it企业要往何处去?联想严格保密,甚至为此引发种种负面猜测也在所不惜。悬念激起希望,几天来,联想股价暴涨。

昨天,谜底渐渐掀起面纱。

■与戴尔血拼“直销”

按照新三年的调整计划,记者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时光倒流”,联想丢弃了三年前给自己设计的华丽结构。

1994年以前,联想就是“直销”,杨元庆主管微机业务后,最革命性的变化就是他“固执”地采取了代理制,并最终成就了联想电脑在中国的霸业。

但联想在昨天又决定采取“直销”了,以此来补充原有渠道的不足,而主要的目的是阻击国际电脑巨头的步步进逼。联想已有自信跟戴尔拼“直销”,最起码,联想的客服体系与1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业务实行“等级制度”

三年来,联想几大业务齐头并进,野心勃勃。而如今,联想学会了“保守”。

杨元庆透露,联想已将现有业务重新进行划分,第一类是核心业务,包括个人电脑及相关产品(笔记本、服务器、外部设备等)业务;第二类是我们要重点发展的业务,这几年将主要集中在移动通讯设备业务上;包括it服务、软件外包、网络产品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归为第三类。

待遇自然也分“等级”。据悉,核心业务,联想要“举全公司之力”支持;重点业务,是投入“相应的”管理和财务资源;第三类业务,是“独立运营,以此激发管理层的创业激情”。这意味着联想将尽量不再为第三类业务“买单”。

直白地说,联想新的“三年规划”的核心就是“专注赚钱业务”。

■六大群组架构减半

三年前的六大群组架构,如今变成“信息产品、移动通讯、it服务”三大群组,另外还有“境外业务”。核心业务被统一到了“信息产品业务群”,由副总裁吕岩领军。组织结构上,联想统一了中央市场平台,同时把原来的7个大区细分为18个分区,要“深耕细作”。

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人事地震”,昨天一看,其实还是那些熟悉面孔,只是“座位”变了变。

总的来说是“集权”与“放权”的微妙转变。市场、企划、研发等权力被统一到了中央市场平台,但18个分区的总经理在被夺去一定权力的同时,也享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决策自主权,据说,他们甚至可以拒绝销售那些他们不看好的产品。

■三年“学费”交得不多

尽管联想三年来的成绩,与内地同行比可谓“辉煌”,但从杨元庆到创始人柳传志,昨天都进行了一次反省。这似乎是联想的传统。

柳传志表示,上一个“三年规划”,“发展目标定得过高”,“不仅影响了当前主营项目的发展,而且不能对二三线项目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全方位资源,致使规划未能按照预算完成”。

但他昨天强调说:“联想必须坚定地向100亿美元指标推进,成为一个国际大型企业。而越过这道门槛,是相当困难的……(联想三年来)付出的代价并不大。我坚信,在越过这道门槛时,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要付学费的,只是早或晚、多或少的问题。”

■联想十年涅磐

1994年,联想控股在港挂牌,从此成为“舰队级”企业。同样是在这一年,杨元庆临危受命,奔赴微机事业部,开始了国产电脑对洋品牌的“绝地反击”。

如今,杨元庆从青年变成了中年,当年的目标已经实现,但梦想依旧遥远——2000年,他和联想几位副总裁曾举手立誓,“我们一定要和全体同仁一起,使联想在十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进入全球500强!”

杨元庆说:“十年磨一剑,当联想再次面临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之时,希望今天我们果敢的变革,能为联想带来未来十年的好日子!”实际上,这番表态正是联想此次“震荡”的全部玄机所在。

又一个分水岭到了,2004年,柳传志60岁,杨元庆40岁,联想20岁,一切,重新开始。每一天都有陷阱,每一步都是机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