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tcl电脑,以细分和区隔化品牌策略闯出过度竞争泥潭(1)

而另一种稍显边缘的观点则认为,pc虽已不复当年之盛世,但也不会没落,pc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产业,值得长期耕耘。当2005年年底,联想和hp的pc收入及利润都相当可观的消息传来时,似乎又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充实的佐证。

tcl电脑的看法显然也属于后者,而且,在借鉴手机、汽车等行业由标准化向细分化转变的必然发展历程之后,tcl果断提出“pc也要分男女”的观点。于是,当其他pc厂商在为同质化破局一再高举价格屠刀时,tcl以唯美个性演绎极致的女性电脑在细分市场上另辟蹊径。2005年3月8日,tcl向全国100多家媒体率先发布了全球第一台完全针对女性用户的台式pc“s.h.e”,在市场上一炮走红……

第一节pc产业走入哪一步?

中国pc市场十年变迁

1996年,抓住cpu升级换代机会的联想pc第一次战胜康柏和ibm,占据了中国pc市场份额的第一名,当年联想pc销量为20万台。这在国产pc产业的发展史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而依靠高校背景的方正、同方和浪潮先后崛起,同年,我国pc销量为180万台,市场总额超过800亿元。国产品牌已占据40%市场,考虑兼容机因素,国外厂商日渐处于劣势。

从1997年开始,我国pc市场出现了国产品牌群体“集体崛起”的局面。到1999年上半年,国产品牌pc的市场占有率也跃居74.2%。我国的互联网在经历了初期萌芽阶段后,于1999年-2000年进入了第一个爆发期,新的技术格局和产业秩序正在形成,也推动pc产业进入黄金时代。

2001年之后,随着市场的需求增长放缓,国际品牌的力度加大,以及价格战等各方面综合因素,pc进入一个胶着期,国产厂商所面对的市场压力也骤然加大,导致众多国产及国际品牌退出竞争,当时相继淡出的电脑品牌有鹏跃、盛唐、启迪、科海、青衿、德生、阳光、先成、宇盟、同创等。

2003年,戴尔取代了方正历年第二的位置,排名仅在联想之后,并以高达50%以上的增速在迅速扩张。惠普、ibm等国际pc巨头的增速也都高于国内厂商。2004年又有诸知金恒生、超群、国合、四通等国内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消失,这其中不乏在中关村电脑节上被评为“中关村十大知名品牌”的企业。

到2004年,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媒体对国内pc产业表现出了担扰,“是否会出现十年一轮回”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在巨大的压力面前,2004年国内pc厂商进行了集体突围,联想确立其核心业务,不仅成功发动“乡镇电脑”低价攻势,更在年底成功并购了ibm的相关业务。方正则凭借高达50%的迅猛增长夺回了一度被戴尔占据的老二位置。清华同方也已取得了第三的成绩。总的来说,未来几年将会是各pc品牌拉锯战的年代。

无边界竞争的pc市场,洗牌战不时爆发

tcl电脑的市场总监包文青把中国的pc市场看作是一个“无边界竞争”的市场,他说:“电脑这个行业是上游厂家决定命运的产业,除了上游厂家,电脑是一把螺丝刀就可搞掂的产品。大家常说的技工贸,技就是指intel、微软等上游厂家,上游厂家不断催生新的技术,掌握着这个行业的最大利润。工基本就没有,不存在进入门槛,这样的竞争就是无边界的竞争。贸就是指电脑厂商了,电脑厂商能掌握的只是销售的力量。因为产业发展不均衡,电脑市场跌宕起伏,卖电脑就跟卖海鲜一样。因此,联想的柳伟志把‘技—工—贸’改为‘贸—工—技’标准化产业,标准化产品,成本很透明。”

一个没有进入门槛的标准化市场,其竞争往往是最惨烈的,价格战一直是pc市场的主旋律,为了在市场成熟期吃得一份蛋糕,厂商们必须不顾一切在市场高速发展期尽可能多地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出于这种目的,大厂商开始带头打价格战,尤其是国际厂商已经跟上国内价格战节奏。小厂商和新进厂商为了保住性命,只能靠更低的价格来打一些“局部”战役。小厂商原先拥有的灵活、快速等优势,在大厂商的打压下已无处发挥,被市场淘汰是势在必然。

而且pc市场过低的毛利率已经使得行业呈现不健康的状态,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台式电脑在2004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但在平均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使得销售额几乎与2003年同期相同。pc市场对厂商都有一项致命的问题点,就是厂商的利润越来越薄,虽然出货量大增,但利润不见得增长许多,如果利润偏低的情形无法改善,pc厂商会一直停留在产业金字塔的最底层。

而从2004年的情况看,中国品牌的两极分化现象正日趋明显。联想、方正、tcl等企业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背景,将来有望参与海外市场的争夺。而目前还活得不错的一些中小品牌则需要不断强化自己品牌的差异化优势,比如神舟的低价、七喜的渠道等等。

摩尔定律失效,pc进入夕阳产业了吗?

当中国pc市场洗牌战一触即发的时候,40年来一直在影响着pc行业发展的摩尔定律,似乎也面临失效的边缘,近两年来,pc芯片发展速度已经步入慢车道,已经没有足够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出现。

当人们不断追逐新款pc时,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那就是摩尔定律,而这著名定律的发明人就是intel的创始人高登·摩尔(gordonmoore)。1965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的曲线图。这条曲线显示出每24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一倍。后来高登·摩尔把时间调整为18个月。

摩尔定律(moore’slaw)指引着pc硬件的发展。它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被证明有效,pc的运算能力确实每18月翻一倍。摩尔定律作为it行业的金科玉律,统治了it界40年有余,然而今天,摩尔定律似乎出现了失效的苗头,cpu这个pc行业发动机的主频更新趋缓导致了pc市场严重的同质化。

为了从pc同质化竞争中突围,国内pc厂商们开始在价格上大打出手,尤其在04年暑促之战正酣之际,先是联想2999元低端电脑的推出,紧跟又是浪潮不带显示器的1999元电脑问世,随后其他许多厂商的跟进使得整个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价格战泥沼。根据赛迪顾问2005年第三季度pc市场数据显示,国内pc(包括pc服务器)销售量达到511.43万台,比2004年同期增长19%,但销售额仅增长5.6%。尽管台式pc的销量占据了68.2%,笔记本的份额为24.5%,但笔记本的销量增长达到31.8%,台式pc的增长率仅为17%。增量的落差凸显了产业的主流取向与疑问:台式pc是否会被笔记本电脑取代、台式pc的未来在哪里?

笔记本电脑替代台式pc的声音,来自于pc市场的领军企业英特尔。今年7月,英特尔ceo保罗·奥特里尼表示,目前台式机作为一个平台正处在消亡的边缘,而笔记本电脑的受欢迎程度则越来越高。英特尔第二季度移动业务的销售额增长了50%。

宏基的高管王振堂表示,笔记本电脑将在几年内取代台式电脑。据王介绍,今年上半年,宏基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出货比例已达到二比一,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台式电脑的市场只会越来越萎缩。

今年pc市场,联想、戴尔、tcl等都推出了4000-5000元的低价笔记本,笔记本的增长量迅速拉升。

2005年5月,美国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全月销量首次超过台式pc。在日本,笔记本电脑在2000年就已经占了pc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pc的未来属于笔记本成为了市场,就像数码相机已将传统相机逼入死角一样,当价钱相差无几时,谁还会买台式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