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ibm如手足,hp如衣服

由于惠普买入了pc业务,而ibm出售了pc业务,一增一减,拉近了两个公司在企业规模上的差距,根据最新的季度收入数据,惠普还可能略微超出ibm,成为以营业额计算的信息产业第一大公司。

不过两个公司之间不管谁高谁低,总体上是双峰并立,领先于其他公司成为千亿美元级别的第一梯队。

而在公司战略上,ibm倡导的是“随需应变”理念,hp倡导的是“动成长企业”理念,表面看似乎也十分想象。

但是惠普宣布要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科技公司”,ibm却称自己将“不再是一家计算机公司或服务公司”, 甚至不再是“it公司”。

ibm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产品一应俱全,惠普选择与合作伙伴一起共享资源的开放式环境,把资源投入开放式系统的建立中。

2002年,ibm就用“随需应变”勾画出这样一幅蓝图:“当企业能够整合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它就能对客户需求、市场机遇以及外来威胁作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在回答2010年ibm在中国将成为一家怎样的企业时,周伟焜说:“我希望有一天,当人们问那些成为全球成功企业典范的中国公司,谁帮助他们最多的时候,他们回答,是ibm。”

“惠普的服务器、存储、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等产品,加上战略合作厂商的方案组合,恰好满足了成长中企业的分阶段采购和业务不断升级的需要。”

孙振耀认为,中国的企业几乎都是成长型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计算性能固然重要,但信息系统与业务同步发展的适应力更加重要。hp的动成长企业战略和适应性it基础设施更能雪中送炭。而相比之下,ibm的客户更多的是居于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他们拥有庞大的系统,结构复杂,数据量大,对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容不得他们三心二意。对于这样的企业,ibm的优势才更能充分发挥。但是ibm并不这么认为。

IBM ceo 彭明盛在回答外界ibm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的时候回答,“如果你能理解当前经济和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我们公司在这些变化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就可以明白ibm不仅不是一家‘计算机公司’或‘服务公司’,我们甚至不是一家‘it公司’。若仍需要一个定义的话,ibm愿把自己定义为创新伙伴。”

那么ibm 和 hp 的战略要义到底是什么呢?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又是什么?又为什么在看起来近似的发展战略下一个买进pc,一个卖出pc?ibm的“纯情”和hp的“开放”又是包含了什么样的内涵?

这些问题之间完整的逻辑关系难以一下表达清楚。形象一点说就是ibm如手足,hp如衣服。

ibm所谓的“随需应变”,可以这样认为,就是让企业把自己的躯体长在ibm这个大躯干上,市场发生变化了,ibm这个躯干一摇动,就可以让你适应变化。

而hp所谓的“动成长企业”,可以这样认为,就是不管你企业的身躯发生了什么变化,hp都有配套的盔甲或者武器来武装你,来适应你的成长。

这种差异从两个企业的品牌符号的区别上也可以看的出来。ibm 的品牌符号是“on”,是启动的意思,就是ibm这里给你一赋能,你就可以威力无穷,指东打西,南征北战;而hp的品牌符号是“+”,相对来说不如“on”那样是一种一体的感觉,而是联合的意味更强一些,但就象hp的广告之一,迪斯尼+hp,也是一个奇幻的世界,在hp看来,“+”的方式更灵活,但也同样威力无穷,而且更有成长性和发散性。

可以说,ibm练的是内家功夫,hp练的是外家功夫。所以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hp更华丽绚烂一些,而ibm则像一个深藏不露的高僧,慈眉善目,朴实无华,却后劲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