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把信带给全球总部的人

他喜欢别人叫他“家滨”,而不是“杜总”,因为这样感觉是“vip(嘉宾)”。思科中国区总裁杜家滨,这位圆脸庞、大眼睛、大眼镜、体型矮胖的总裁先生经常幽默地这样说,叫“家滨”还是“杜总”是他区分新旧员工的标志。

作为思科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杜家滨的身上有几分传奇色彩:毕业于台湾国立交通大学,进入台湾工业研究院,参与开发研制成功了台湾第一台pc机。在惠普10年后,他成为了微软中国第一任总裁,尽管拓荒有功,但由于和上面沟通不够而黯然离职。很快他成了思科的中国掌门人。

传说思科总裁兼ceo钱伯斯对他极其欣赏。在杜家滨当年还就职于微软中国的时候,钱伯斯便已决定将思科中国总裁的位置预留给了杜,以示对邀其加盟的诚意。不到3年,钱伯斯又将杜提升为思科系统公司的全球副总裁。

业绩代表了一切。1998年10月,杜家滨来到思科中国,公司只有90多人,他的感觉“不会再不好了”,因为已经坏到了头。1998年,思科中国公司的年营业额只有一亿美元,在思科全球不过50多名,而在他掌管之下的4年后,思科中国的业绩稳居第四名,预计几年后,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市场的第二位。

他具备“大使级的外交公关能力”。据说只要是在旧金山总部,杜家滨总是不停地敲门去与总部的部门和人沟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他曾经对媒体举了令人吃惊的例子:“在我们公司的美国总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三个代表’的具体含义,他们甚至可以非常迅速而准确地把具体内容背诵出来。而且关于中共十六大会议的重要性我们都对总部进行灌输了。”

杜家滨把思科中国定义为既是一家美国公司,也是一家中国公司,所以必须让总部了解中国市场的文化与特点。在敏感的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问题上,杜家滨的这种“国民外交”取得了成效。思科本身没有工厂,所有产品都是由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工厂生产的。近4年来,杜家滨说服了很多伙伴工厂搬到中国或者中国来建厂。

尽管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对思科威胁越来越大,但是他很大度地表示非常高兴地看到很多中国的企业走向全球市场、国际化市场。无论跨国企业还是中国的企业,大家都将站在同一个国际化的舞台上共同发展。

有人曾经认为思科是一个教育公司而不是网络公司,可见他们在大学中的思科网络教育学院影响之大。这是杜家滨上任后的得意之作。从1998年到2004年5月,思科在中国各高校共设立了近200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培养了2万多名毕业生,还有1万7千多名学生在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