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通用破产隔岸观

当通用走到破产边缘,中国企业将火中取栗还是有心无力?

早在2001年的某个汽车高峰论坛上,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曾大谈未来十年二十年内通用、福特一定会关门大吉的观点。台下坐着的通用、福特驻中国的首席代表或是不以为然,或是听不下去,其中一人站起来拿包就走。有人问他怎么了,他说:“李先生说我们公司就要倒闭了,我现在去找工作啊。”四年后的今天,持有这一观点的已不止李书福一人,“通用破产”听起来、看上去都已经不是天方夜谭。

2005年10月初,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原因是养老金和人员福利成本的上升以及其主要客户、前母公司通用汽车市场份额的下降。这一事件被西方行业分析人士称为美国汽车业即将发生强地震的先兆,并认为,带来这个大地震的将是与德尔福有着唇亡齿寒关系的通用汽车。几天后,美林证券将通用申请破产保护的可能性由原来的10%上调至30%。

2005年可谓是通用汽车处于水深火热的一年。头9个月其在北美的业务亏损高达41亿美元。11月该公司宣布,将在北美裁员3万人,关闭5家制造厂,以实现一年节省70亿的目标。12月20日,通用股价跌至18年来最低点,市值缩水近4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华尔街分析师开始认同一个观点:通用将在未来12个月内申请破产保护。

事实上,让通用走不出破产保护阴影的根本原因是,它和德尔福面临着同样的麻烦——承担着难以负重的人员结构成本(即退休金和医疗保险费用)。相关数据显示:在每辆车上分摊的医疗保险成本,通用为1500美元,大众为418美元,丰田只有97美元。巨大的结构性成本是通用难以通过关闭厂房、裁员或降价促销得以消化的。

如果通用真的破产了,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究竟是机会还是灾难?虽然通用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并未就通用破产的传言做出正式回应,但从已有案例看,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表现出参与世界汽车产业重组进程的趋势。上汽已经在韩国双龙和英国罗孚项目上出手;在德尔福申请破产之际,传出了万向集团有意收购其在美国的部分资产。如果通用破产,中国企业未必不能收购其遍布全球的部分业务或者是在华资产,这不失为一个崛起于世界汽车产业的绝好机会。

但细想起来,收购通用并不现实。中国汽车业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实力最强的上汽集团尚且面对着韩国双龙被收购后由盈转亏的局面;在罗孚项目中上汽与南汽不但上演了一出并购闹剧,而且双方收购到的资产至今难以发挥实际功效。中国车企对跨国并购的操作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消化能力可见一斑。

而更为严重的一点是,中国汽车产业20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的合资路线,已经让中国汽车企业对外资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在车型、技术、资金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受制于跨国企业,始终处于不能断奶的状态。目前上汽的两个合作伙伴通用和大众业绩都是一片低迷,而如果通用真的破产,上汽最为现实的做法或是与通用的新主人再续新约,或是面临断掉半壁河山的威胁。

事实上,如果通用破产给上汽带来的冲击并不仅仅是产品层面。一年多以来,上汽一直在运作海外整体上市,即将旗下囊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合资公司资产在内的所有核心优质资产到海外上市,其最大的卖点无疑是合资公司带来的巨大收益。近来有消息称,上汽的这一计划已经搁浅,而如果通用破产的传言成真,那么上汽的海外上市很可能将无限期拖延。

有消息人士称,通用即将破产的言论一直在上海通用内部流传。有的人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也有的人认为,此种言论是杞人忧天,美国这个号称“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不会让通用破产,就算真的破产了,通用在中国的业务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就像德尔福破产后,其在华业务依然照常运行。

不久前,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里克·瓦格纳断然否认了破产传言,并承诺:“通用汽车绝对没有任何申请破产的计划、策略或意图。”然而,这位老兄很可能将在位不久,在通用总部其接班人已经浮出水面。未来的新面孔会对前任的承诺负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