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印软件企业北京联姻 发改委邀请微软入伙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一家研发人员数量在1万到1.5万人、年营收约4亿美金的大型软件合资企业将在北京成立。

该软件企业将由中关村软件园、印度四大软件公司的其中一家企业和微软共同出资建立。该项目被认为是继2005年2月“中印软件产业合作高峰会”在北京召开后,中印双方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标志。

政府牵线

据了解,关于此次中印合资成立软件企业合作项目的磋商,早在2004年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下属的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中关村软件园等政府部门及企业,联合对印度软件产业进行考察时就已经开始了。

据该项目有关人士透露,当时,印度四家软件“巨头”之一的infosys对合作反应尤其热烈,但随后,另三家软件企业——tcs、satyam和wipro也都“表现积极”。出于慎重,目前这四家软件企业都被作为合作对象予以考虑。

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及天津软件出口基地与北京市发改委共同组成了“中印项目合作办公室”运作此项目。发改委作为政府机构是这次项目的主要牵头人,主要“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持和引导,实现大规模的国际合作”。

据透露,该项目主要业务是软件外包,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和部分天津的软件出口基地将共同搭建合作平台,以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为主,辐射北京和天津地区。除了最终“入围”的印度企业外,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有限公司作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将成为中方的名义出资代表,微软也将以“现金投资”的方式参与合作。

据悉,微软此次也是应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参与该项目的投资。之前,国家发改委和微软成立了合作办公室,双方在加大微软在中国的投入和共同推动国内软件产业方面达成了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微软希望在国内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并尽快将外包业务带到中国。占据市场,以适应中国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恐怕也是其参与出资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谈判仍在关键阶段,4月中下旬将决定由哪家印度企业与国内软件园合作。

中印互补

该人士表示,目前该项目的最终投资金额和三方的具体出资金额并未最后商定,但前期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以后仍将陆续追加投资。按照规划方案和目标,在5-7年间,合资公司研发人员总数将超过1万人(从业人员规模将更为庞大),之所以设定这样的时间表则是出于“国内外包业务市场发展的规律”的考虑。

据说,该项目曾有望在今年6月开始运行,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谈判的目标是2005年内正式成立合资公司,2006年初开始运行。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尤其是北京地区软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软件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和出境承接国际软件业务能力相对欠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在it服务型业务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也存在不足。这样大规模的合资企业在一年内投入运行,“难度还是比较高的”。他也表示,目前,中国的软件外包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而印度的软件外包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两国在外包领域有很大的互补性。

根据发改委、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软件产业总额为1600亿元人民币,其中软件出口20亿美元;印度软件出口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26%。2003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出口额在软件产业总额的比重为81%,印度软件出口规模是中国的6.5倍。中国企业要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印度企业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印度企业要实现更有效地进入东亚市场,加强和中国的合作,中国的资源和市场不可或缺,“在中国成立这样的合资企业对中国、印度和微软三方都有好处。”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许勤认为,相比印度软件产业多为出口业务,中国的优势是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和印度的互补合作远远高于彼此间的竞争。他表示:“中印两国在软件技术、用户经验、文化、企业管理、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会有许多的相互需求,这是双方企业间合作的基础。两国软件产业方面应进行互补合作。”

据了解,该项目的谈判目前尚没有新的实质性进展。软件产业促进中心有关人士也表示:“哪家印度企业将最终浮出水面仍未最终确定。谈判预计要到今年年底结束。”但他表示,按照目前各方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谈判“很可能会提前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