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谈谈联想这三年战略失败的原因

客观因素简单是3年前的网络时代,市场空间特别大,发展速度特别快。在这个时候杨元庆考虑到要把公司办到突破现有的规模,达到100亿美元的水平,自然就有可能考虑多元化的方法。

而考虑多元化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在pc领域做得好,发展快,利润高,认为可以用这部分的利润去支持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而投资人不会有大的感觉。比如说我有30%的利润增长,我拿出10%的增长去支持,还有20%投资人不会有意见。可是到了2000年以后,pc的环境顿生变化——人们都说it的冬天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原有pc领域做得好,也不足以拿出那么高的利润去支持,增长的速度大大减缓了,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我们对做多元化需要什么资源的理解不够。其中一项重要的资源,应该是领导人的精力。杨元庆一下把面铺开以后,pc本身的位置又受到戴尔的强烈挑战——中国加入wto前后一段时间内,外国企业都相对会有很好的发力行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元庆却用比较多的精力应付这方面的事情,搞得应付的状态有些捉襟见肘,结果两头都顾不到,这是没做得更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假定退回到过去,我们不做多元化,而是二元化或者三元化,我认为还是能做好的。所以这也是一个精力集中的问题。元庆集中精力做一两件事还是有可能。

当我们决心走国际化道路的时候,遇到了并购ibm全球pc这样一个好的机遇。有人会说了:你们过去兼并、收购那么多企业不成功,为什么做这么大的收购却会成功呢?这就是领导人集中精力在做的缘故。凡是重大的问题,在做决策的时候,后面就有一个班子在一起进行反复研究。透到一定程度再做就有把握。而前面那些并购,都过于急躁和草率,没有经过太细致的考虑,这也是我们之前做得不好的重要原因。

应该总结说,多元化是子公司模式,不是事业部模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模式。前者是联想控股的表现形式,后者却是联想集团的表现形式。所以正如别人评价,现在联想所追求的多元化不是在联想集团这个层面上,而是在联想控股这个层面上来做的。

多元化跟企业组织架构的关系极其密切。多元化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是,业务方向,你现在的业务方向好不好;第二是,组织架构,是否要采用子公司的架构;第三是资金,资金是否充足;第四是领导人,是否有合适的领导人。光有好方向,好的领导人,足够的资金,架构不合适也是不行的。

联想下边有一个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的时候,有时科学院或其他研究所里有一些非常好的项目,投下去以后,难以做大的原因可能在于缺乏一个好的管理者,而是这些科研人员本身,他们也有一些固有的毛病,他们总是要按照他们的想法去控制企业的运作,其实实际上是走不通的,做过企业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而这些管理者非常难找,在美国硅谷还是有很多职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在一起就可以把企业做大,中国这方面实际上很缺乏。

那么如何评价这段时间杨元庆和郭为的表现呢?他们总体业绩表现还是很不错的。郭为2003年有大的亏损,但在去年很快就弥补了亏损,做了很好的首尾呼应,今年应该有相当大的提高。杨元庆呢,把联想做了大的变革,从组织架构到销售模式都做了变革。当然,这个变革本身就是为了迎接戴尔挑战。2004年上半年是变革的磨合期,调整到后半年,变革过程中的联想状况开始趋于好转。从目前的发展势态来看,杨元庆今年实现自己目标应该是有可能的。

联想近3年的失败,正如其20年发展之成就,都被业界看到了。无论如何,遗憾的东西总是有,因为都要两面看,你说当年我如果不出去,1988年不搬到香港,去成立香港联想——我当年把用在香港主持的时间集中力量全部在国内——会有什么结果,很难说。

但联想未来10年的样子是清晰的,我相信在那个时候,就联想控股本身,主力部队都会有大的丰硕果实结出来。在这里,我当然更祝福联想集团,希望他们不是能够进到世界500强,而是要跑到500强的前面排名去,能够在世界上做一个真正有影响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