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联想的国际化:一次彻底的颠覆

国际化出师不利一直是联想最大的心病,现在它正期待着进行一次彻底的颠覆

一年多来,乔松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旅途中度过的,确切地说,是在北京、中国香港和纽约之间的航班上度过的。今年年初,这位联想副总裁被杨元庆任命为联想海外业务的负责人。联想国际化是一个外界极为关注且敏感的话题,不过,乔松却选择了远离“漩涡”中心,人们期望中的“乔氏国际化”迟迟未见踪影。

“联想国际化到底要怎么走?不止一个人这样问我,包括身边的亲朋好友。”乔松对本刊记者说。面对这样的疑问,乔松之所以一直三缄其口,因为他接受了一项秘密使命:负责同ibm谈判收购其pc业务事宜。

这宗在中国it界迄今为止最富想象力和勇气的收购行为终于在年底揭开了神秘面纱。12月8日,联想在北京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联想一跃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分析人士认为,联想这步棋走得不错。idc分析师叶艳称,这项协议的最大亮点是联想将ibm的技术与品牌优势与联想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紧密结合,并将充分利用ibm的渠道、销售力量、客户金融服务以及ibm全球客户服务的资源一展手脚。

对于杨元庆来说,让“lenovo”进入国外电脑消费者的视野并真正成为备选品牌是一个终极梦想。尽管联想早已成为中国pc产业的顶尖品牌,不过在海外市场,它还影响甚微。现在,联想决心在2008年奥运会到来之前打入国际市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地位。

因而国际化是联想无法绕开的大山。这家刚好成立20周年的中国企业,其目标曾是到2010年实现营业额100亿美元,并进入世界500强之列。这个目标令人尊敬,但是对上个财年整体营业额仅为231.8亿港元的联想来说,要在6年内达到1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仅仅依靠国内市场的增长显然是不够的。几年前,它也曾尝试将触角伸向欧美市场,但效果不佳,品牌和营销能力是其最大的制肘。

去年,联想进行了品牌标识的切换,全新的“lenovo”使它看起来更像一家国际企业。那次的标识切换曾被外界认为是联想即将发动海外攻势的信号,然而,杨元庆并未贸然发兵,他选择了继续布局。

今年3月,联想签约成为奥运会主要赞助商之一。这件事情影响深远,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出现在奥运top计划中。海外的媒体大多对这个来自东方的小巨人表示了惊奇和赞赏。吞并ibm的pc业务,则让联想彻底地走到聚光灯下。

借助奥运“帆板”和牵手ibm,联想会成为世界级明星吗?有可能。不过,联想的国际化道路依然幻影重重。批评者们一直以来都在指责联想的国际化战略欠缺计划性,与早已实现大规模出口并在海外建厂的中国彩电企业不同,中国的电脑厂商们还没有积累多少在异国成功销售的经验。而联想与奥运会、ibm的捆绑效应尚未发挥出来,在国外消费者心目中,“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品牌形象上依然显得光泽度不够。并且,联想还要看住大本营,时时提防对手们在国内市场的颠覆行动。

截止目前,联想布局国际化的每一步棋子都小心谨慎,但杨元庆为塑造国际品牌的大胆举动会有成效吗?投资者们目前还不能确定。不过,假如联想能够顺利接手ibm的pc业务,无异于在自己空荡荡的王冠上镶嵌了一颗宝石。杨元庆和他的团队已经下定决心,要向世人证明这次航行一定会发现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