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联想软件事业部专利申请经验谈

在常人看来,专利申请一直是非常神秘的,因为每一个专利技术都需要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而且专利申请的周期长、审查严格,这也导致了很多技术人员望而却步。那么联想软件中的专利申请者们是如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多的专利申请呢?

养成“专利意识”

那种认为专利申请非常高不可攀的观点其实并不正确。要想打破专利申请的坚冰,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专利不仅仅是“发明专利”,也包括“流程专利”。而“流程专利”在我们主动发掘技术,把创新的思想融入实践的过程中随时可能产生,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专利意识”,时刻注意身边的专利申请线索。

目前存在的相当多的专利往往就是在流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只要针对某个技术细节作一个小小的改进,就可以成为一项专利。一般来讲,如果是采用特定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得出的结果就会是一项不错的专利。比如全散列算法专利,这就是利用数据全部散列存放的形式以达到在嵌入式系统中用尽量少的资源占用,以达到尽量快的数据检索,而利用xml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这一项专利就是利用了技术成熟的xml数据,来完成不同种类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讯技术。这其实就是一个利用特定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并非只有发明才是专利,只要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改进工作流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那你也将拥有专利申请的资格!

需要注意的是其实专利经常就在你身边,只是人们往往没有留意去寻找它。有相当多的专利事实上并没有依靠很深厚的技术背景,而只是由于实践者进行了思考,解决了实际问题,并自信地申请了专利,从而获得了成功。这里有个案例:某公司做了一个图片浏览器,在图片不能占满全屏的时候将多余的部分用黑色代替,这项技术看起来非常简单、普通,但该公司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将这一技术申请了专利,最后获得了成功。可见并非只有生僻、高深的技术才具有专利申请的可能性,因此,软件开发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专利意识”,随时注意自己工作进展中的亮点,不要轻易放走身边任何申请专利的可能。

“丁式宝典”:先写专利,后写算法

那么,具体就专利申请而言,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命中率呢?软件嵌入式研发处的丁刚可谓是联想软件的“专利大户”,一个人就荣获了5项专利申请。他的经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有很大帮助的。丁刚笑称自己的专利申请遵循了“丁式宝典”。简单说就是先写专利,后写算法。

专利申请有个特点,就是整个申请过程时间比较长(受理考察期一般要超过2年),但是允许先写好专利上报,然后再写算法。对于专利部门来说,他们需要对所申请的专利进行考察,如果两年之内没有采用专利技术的产品问世,那么该专利才会被受理。如果先写好算法,然后再申报,那势必会耽误宝贵的时间,在这期间可能会有人跟你的想法一样,也开发出同样的产品,这样你申请专利的机会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因此,当软件开发人员在项目中创造了具有创新性的算法时,如果经过初步细化后发现实现过程基本上可以实施,并能保证在以后的设计工程中不会做太大的变化时,就可以先写专利申请,再具体的去实现算法。这样,在做算法的同时专利申请程序也在运作,等算法写完了,专利也差不多申请完成,这样便可以节约时间。同时,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当一个程序员在写专利报告的时候,他其实是在完成这个项目的概要设计,而这其实对于程序员非常重要,有了概要设计,总体思路便成了形,有了这个概要设计便不会偏离原来的想法,这对日后写程序细节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专利申请之前,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开一些专利局设置的“门槛”。比如说,算法本身以及纯粹的软件本身是不能够申请专利的,但我们只要将其稍加变通就可以成为一项很好的专利。例如sharkbase数据库大数据库排序过滤算法这一专利项目,本身就算法而言是不能申请专利的,但是丁刚针对嵌入式设备资源少的特性,合理引用堆原理,采用cpu时间分片机制完成大型数据的快速排序过滤等查询算法,以解决嵌入式数据库处理大型数据的能力,从而被专利局顺利受理。

社会财富的保护神

软件人员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肯定会闪现出许多智慧的光芒,这都是人类社会的财富,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这些智慧之光的共同作用下推进的。但只要我们稍不注意,这些智慧之光就会飘然逝去,这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损失,因此,我们不应该任这些智慧之光流逝,而是需要将他们进行搜集、汇聚、总结,到比较成熟的时候,使他们成为成型的专利方案,这样就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积累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专利申请也可以防止他人的剽窃,是保护软件开发人员劳动成果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保护软件企业技术领先地位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人员,我们要细心留意工作中一切可以改进的地方,去创新、去探索,并时刻注意总结身边的创新工作,及时形成专利。这对于一个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应该是一项基本的工作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