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一条新闻折射出的管理智慧

虽然“民间借贷合法化”还仅仅是个建议,但由承担国家金融管理职能的央行提出来,已使人感受到政府的治理思路已从原来的“严加管控”转向了“疏导治理”,不得不说是政府管理智慧的一大进步。

一个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透彻地诠释了“严加管控”与“疏导治理”两种管理风格及其后果:一个人穿着大衣走在路上,风和太阳相约比赛,看谁能让那个人将大衣脱下来。风拼命地吹啊吹,想将大衣吹下来,结果在狂风中,那个人将大衣越裹越紧;太阳懒洋洋地晒着,人越来越热,就自己将大衣脱了下来。

近半年来,先是新劳动法颁布,在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的同时,也提高了人力资源成本,从而引起一轮涨价风潮;之后人民币增值,致使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增加了汇率成本;cpi持续上涨,银根收紧,楼市、股市下跌,民间购买力下降……宏观经济调控在扫除泡沫的同时,也使一些管理内功欠缺的中小企业遭遇寒冬,浙江、广东等地区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民间借贷大行其市,成为了一种尽人皆知的“秘密”投融资方式,一些地区的高利贷利率甚至高达30%!

这种情况下,如果严加管控,以禁为主,一方面在旺盛的需求和巨额回报面前,禁而不止,增加了管理成本却达不到管理实效;另一方面将民间借贷行为推向黑市,更容易形成和积累不稳定因素,形成经济治理与社会治安隐患。而如能采取疏导治理的形式,通过法律法规将民间借贷行为纳入法理体系,使借贷双方均能获得法律保护,则不仅能够盘活民间资产,促进经济流通,还能够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紧迫问题,使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创造价值,一举两得。

“严防死堵”还是“疏浚疏通”,其实在上古时代已有定论。大禹的父亲鲧治水,就因“严防死堵”而失败;大禹接受了教训,采用“疏浚疏通”的形式而成功,已经给了管理者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从改革开放,到当代的信息爆炸,从老三届下海,到当今草根明星,数代企业管理者都不断在价值冲突中试图把握企业治理的航船。老的价值理念与新生代文化思潮碰撞越来越激烈,“代沟”的时间差越来越小,在企业治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企业中员工心态与行为模式的多元化,规章制度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企业文化似乎越来越成为空中楼阁。

而如果管理者们跳出“违者罚款”的思维定势,从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与创新高度去思考的话,也许矛盾就不会那么激烈。传统的思维认为“制度不可逆”,但是在一个文化思潮高速更新的时代,过去的制度又如何能够顺应不断变革的技术与市场呢?如果我们放弃掉“严防死守”的心态,站在更高的立场上去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平台,以求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扩大“制度边际”,使新思想新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出来,以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也许反而能够多快好省地促进企业自身的革新与发展,使企业走出新路,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