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首个《中国名牌战略发展报告》出炉

2006年12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名牌战略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发布的第一个全局性的分析报告。发布会由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刘德平主任主持,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宣读了《报告》。

《报告》对六年来的名牌战略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以行业部门指导服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名牌战略推进机制。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名牌战略推进机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名牌扶持政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本地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全国广东、山东、福建、吉林、河北、安徽、江西、湖北、海南、甘肃等10个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活动。

《报告》认为,名牌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引导消费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实施名牌战略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226类中国名牌评价目录中,鼓励外向型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有105类,占46.46%。在1338个中国名牌中,有693个是出口优势产品,占总数的51·79%。据调查,2003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3年后出口增长了113.37%。2006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566个产品,有67%是以自有品牌出口的。

《报告》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培养方向,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实施名牌战略的主要对策,包括:通过实施“培育中国世界名牌工程”等措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建立质量奖励制度,质量诚信体系为切入点,完善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通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的环境,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名牌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实施名牌战略的组织领导,发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作用,继续完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介机制的导向作用。发挥社会力量,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