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四大关键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当我们重视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按照科层组织的实践模式来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通过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建立班级规范体系,充分依靠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以求履行班主任职责也就在情理之中,在素质教育形势下由原来的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那么,班主任教师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指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指导职能呢?

1、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种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也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教师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级导师”的师者都应当义无反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

2、注重及早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这一点也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氛围。主要通过抓一般学习习惯与特殊学习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的班风班貌一开始就得到了整体发展。每位学生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都想为集体争光,这为以后的班级取得许多的荣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养成关爱、公正等诸种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公正诸种品质来说明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他的“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班主任教师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3、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组建班内的干部队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一支精明强干的班干部队伍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干部可以因人而异,但必须遵循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在班集体中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的原则。干部队伍组建后,对他们要给权力、定职责,进行分级管理,即班长管全面,学习委员主抓各科科代表工作,各小组长负责各小组的工作,宣传委员主抓各兴趣小组的工作等。要并在班内开展竞争,如各小组之间、各科之间的竞争,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其结果都要和评选“优秀干部”挂钩。学生的考勤情况、学生行为情况,都要与评选“三好学生”、“德育等级”、“卫生之最”挂钩。竞争的情况每周小结一次,张榜公布在黑板“今周之最”位置。实践证明,班内开展的这些活动,扎实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这样,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大家团结协作,上下齐心协力,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班主任只需扮演好协调、指导的角色。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从而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

4、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指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指导自然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1)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2)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3)及时反馈。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在作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指导。(4)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指导中,班主任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级管理纷繁复杂,但只要以生为本,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班级工作就会顺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