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管理也柔性

对于碳原子,不同的能位匹配可以使之成为坚硬无比的金钢钻,也可以使之成为松散易燃的木炭和柔软可塑的石墨。

当笛福笔下的鲁滨逊以硬汉形象独自在荒岛开垦打猎时,上帝为他创造了一个“礼拜五”。这无非是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会有孤独感,“礼拜五”再愚昧再远离现代文明,也是一个可以交流的伴,而人类有了伴就会产生思想火花,转而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先进的管理活动就是将分散的员工组成能够完成组织目标的坚硬无比的金钢钻的过程,也是让无数个鲁滨逊和“礼拜五”互促互进,创造更高产品品质的过程。在任何管理活动中,只有当管理者认识到了人的主体作用时,才是真正的实施了管理活动。

管理最终以人为根本。有趣的是,就连“企”字头上也顶着“人”。企业管理和其他一样,本质上仍是人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孔茨曾经说过:“一个管理者的人性观点如何,将会影响激励和领导的方法。”这一观点已逐渐被许多实践证实。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从来不缺少管理以及相关学说。

比如,儒家学说强调人类行为的一致性和正统性,在政治体制中则表现为强调服从、否定个性差异,认为任何离经叛道必将导致修正。由此产生的管理思想主张人一旦经过教育和改造,个体差异和需求对人类行为就绝无任何影响和作用了,为此必须强调责任感和榜样力量。这种理论表现在管理运行机制中是“自上而下型”。这种“垂直”模式重视上级的意志和需要,而作为管理对象的下属只是一只被动的“棋子”,强调“听从安排,服从需要”。“我是一块砖,任党东西南北搬”正体现了这种管理思想。

比如,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奖金、分红、效益开始甚嚣尘上,拿多拿少不一样,用金钱解决人才问题,这无疑是建立在承认“人性好利论”的基础之上的激励措施。

管理的潮流也是日益变化的,不管是曾经甚嚣尘上的中国式管理还是风行一时的狼性管理,尊重人、信任人的基本原理是不改变的。处理好人的问题是领导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也只有处理好人的问题,企业才能走上坦途。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曾大声疾呼:你怎么能一边歧视和贬低员工,一边又期待他们去关心质量和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美国学者阿吉里斯指出,人总是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之中。拙劣的管理就是阻碍这个过程,使人的性格不能走向成熟。良好的管理则是促进这个过程。

品质文化策划此专题,就是为读者梳理一条基于人性化管理基础之上的脉络,我们以西方行为管理科学为纵线,穿插名家论点及管理案例,将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理论串起,目的不仅是反省我们目前的管理思维,更是为了我们今后做得更好。

科学管理——人是机器的一部分

查理是工厂流水线上的钳工,由于工作过度紧张导致他见到螺丝就要拧紧,直至貌似螺丝状的物体全被他手里的扳手疯狂地“亲近”一遍,最终查理精神失常被工厂解雇……

这是卓别林的代表作之一——《摩登时代》中的故事,片中讲述的故事背景是大工业时期,流水作业并细化分工以确保工厂的生产线正常且高速运作,就正是科学管理方法指导下对生产流程严格控制的经典再现。

凡是研究管理学的人,都无法绕开“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方法,他通过对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操作动作和所需时间,让工人遵照执行,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被称为经典的“泰罗模式”:其科学性在于精确的计算,从每道工序、每个动作所需的时间,到工人上厕所的时间,都有严格的测算和规定,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和标准化。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也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泰罗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任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但遗憾的是,随着科学管理的应用,工人开始对抗机器,机器损坏需要修理的费用逐渐加大,泰罗开始意识到人性的问题,他主张实行硬性管理,对工人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可以说这时候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机器”上,进而把人也当作了机器的一部分。

科学管理是以老板为中心的生产导向管理,它的理论依据是“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论,即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工作,逃避劳动。所以在工人头上必须随时高悬一根大棒子,不老实,就惩罚。但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变化,“泰罗模式”就逐渐显出弊端,职工与公司领导之问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职工在生产经营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工作效率下降,企业发展受阻。

无论如何,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的两大贡献是: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这都是以关注人为核心的。

大师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费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一一科学管理。

泰罗曾在费城的一个水压工厂担任工长时满怀信心地推广他的科学方法,以求提高产量和效率。但是,他却遇到了工人的对抗。工人们对任何企图让他们增加产量的做法都表现出高度的不信任。面对工人的不合作,泰罗曾经使用过罚款手段,但他很快从实践中认识到。罚款无济于事,不管你进行管理改革的初衷是多么诱人,都必须得到工人的理解和支持。

后来,泰罗受伯利恒钢铁公司大股东沃顿的邀请,到伯利恒担任管理顾问。在伯利恒,泰罗开始全面进行他的管理实验。他请来了一批助手同他一道工作,这个团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最有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就是在伯利恒进行的,未能完成的切割金属实验也在这里继续开展起来,“泰罗制”的主要内容,都在这里实现了。但是,泰罗在这里遇到了另一种考验。伯利恒的居民担心像泰罗这样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导致减少市民的就业机会。同时公司中大量毫无技术的管理人员,把泰罗看作是对他们饭碗的威胁。

泰罗离开伯利恒后埋头著述,写出了科学管理的代表作《工厂管理》,一些工厂陆陆续续主动采用泰罗式管理方法,支持泰罗的学者也越来越多。

1910年的东部铁路运费案,使“泰罗制”名声大振。当时,铁路公司要求提高运费,州际贸易委员会为此举行听证会。听证会上,主张推行“泰罗制”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