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揪出管理学者中的“周正龙”们

9月底,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周正龙“华南虎照”造假一案,法庭当庭宣判,判处周正龙有期徒刑2年6个月,处罚金2000元。周正龙造假“华南虎”事件终于告一段落,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打假运动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反观管理学界,管理理论造假现象依旧猖獗。一大帮管理学界中的“周老虎”们长期混迹其间,传播歪理邪说,蛊惑企业管理者,误导企业管理实践,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给管理咨询业带来负面效应。时至今日,他们依旧披着华丽的外衣,招摇撞骗,逍遥自在,为所欲为。这帮招摇过市的伪管理学者比周正龙更可恨,传播的病毒更具有破坏力。

所以,进行一场彻底的“管理打假”,揪出管理学界中的“周老虎”们势在必行!

管理学是大智慧,不是小聪明。做个真正的管理学者并不容易,他需要有智者的脑、勇者的心、苍鹰的眼和农民的手;他要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管理学界的“周正龙”们又戴着怎样的一幅面具,遮掩着怎样的真实面目呢?

第一类,“孤芳自赏”型的管理学者。这类所谓的管理学者长久地习惯了闭门造车,习惯了自己与自己论战,习惯了自娱自乐、自言自语地研究他们的“模型”与“理论”,却根本不去考虑这些“模型”、“理论”在实际中是否存在、能否应用。管理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脱离实践的研究或不能应用于实践的研究成果都是浪费行为,严重一些可称为犯罪行为。比如一些学者极力倡导企业从“人治”到“法治”,不知多少言听计从的企业被搞乱套了,为什么呢,因为从“人治”到“法治”中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法制”,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目前的最短板。

第二类,“算命先生”型的管理学者。这类人惯常于做事后诸葛亮,总是在论证成功者的必然成功,和失败者的必然失败。如果比尔盖茨小时候偷过一根黄瓜,他们就会讲:“看,人家多有灵气。”如果一个失败的企业老总做过同样的事,他们又会讲:“这小子,从小就坏。”他们好像无所不知,实则毫无建树,顶多算个管理史学家。理论的价值之一在于前瞻性,在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性并警示他人,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管理实践更加贴近规律,舍此无他。

第三类,“坐台小姐”型的管理学者。他们最懂逢迎,逢迎领导、逢迎大款、逢迎学术刊物、逢迎甲方。他们总能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以最合适的方式、说出最合适的“管理学见解”。在庞大的管理学体系中,他们适时地断章取义,贻害管理者。因为,管理对策单看每一点都可能是完美的,但是体系化看来,则可能是很大的问题。比如某企业抱怨新人成长不利,某专家帮助建立了庞大的培训体系,结果人员流动加快,新人越来越新,其实这家企业的核心问题是薪酬激励体系不合理。“坐台小姐”嘛,逢场作戏,哄你一时高兴,她拿钱走人。

第四类,“崇洋媚外”型的管理学者。他们每天看上去都好像是新新人类,言必称欧美日,举例不离微软、ibm、丰田,一般都不知道audit,在汉语里就是审计,或者根本就不认为中国还会有审计。在他们那里,对中国管理实践的无知,好像是一种荣誉。“崇洋媚外”曾经让管理者付出了巨大代价,这种情况还在延续。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管理学者的推波助澜,他们对国外理论与实践不加选择地盲目推崇造成一大批企业管理者盲从并付出高昂的学费。其实说句良心话,绝大部分国外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听起来激动,做起来没用,比如“城市暴动理论”,它本身很好,但不适合中国。尤其国外的案例国内的管理者们完全可以不用理会,当小说看看就行了。

管理学界充斥着很多假学问、假理论,正是这几类“周正龙”们的“杰作”。所以,主张管理打假,首先就是要揪出这帮伪管理学者,揪出蓄意造假的周正龙式的人物。

固然,假冒文化之所以大行其道,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在社会制度规范之前,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无效的。事实上,早在2000年,我就开始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出书、做一些全国巡回演讲,来警示这一不良现象,澄清管理学学界的错误理论,排挤伪学者的生存空间,进而架构正确的管理理念,维护管理学界的纯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管理打假”是件苦差,任重道远,揪出管理学界的“周正龙”们有点费力不讨好。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实行,就能够揪出一些可恨的管理学家,肃清伪管理理论残余,维护管理咨询行业的尊严,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