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论铁路货运营销与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铁路货运存在的问题,从铁路机制、运价体系、服务质量及营销形式方面提出了建立铁路货运营销的设想。

关键词:铁路营销 发展

“八五”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货物运输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公路、航空、水路以每年5%以上的增长速度抢占市场,而铁路货物运输却面临着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严峻形势。进入1998年,铁路货运量呈现出恶性下滑的势态:一是下滑的幅度大,全路日均装车数下降约5000车;二是下滑的面积大,全路14个铁路局中有10个铁路局运量下降;三是下滑的品类多,全路28个货物品类中有18个品类运量下降,占63%,其中大宗粗杂品首次出现下滑;四是下滑的持续性强,直到5月份尚未有缓和的迹象。因此,铁路货运如何摆脱困境、适应市场竞争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 铁路缺乏竞争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企业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但总体上仍摆脱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铁路运输部门绝大部分仍沿袭着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的管理体制,延续着单纯生产服从型的计划经济下的三级管理机制,还是坚持“以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装、卸、排”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各运输部门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抓计划、保任务,上级决策下级执行,遇到问题找上级解决,既不了解市场,也不研究市场,没有真正地变“坐商”为“行商”,不能以市场为主体制定营销策略,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

(二)铁路托运货物的手续繁琐

铁路托运货物手续繁杂,多窗口、多层次的受理承运程序严重阻碍了铁路货运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托运人要在铁路发走一车货物,必须在本单位、车站、铁路分局之间往返多次办理手续。从报批计划、受理运单、组织进货到配车、装车,不仅周期长,而且缺少一个环节都不行。而公路、航空和水路为适应市场要求早已改变了这种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繁琐手续。尤其是公路运输,一批货物从受理到承运可能只需要10多分钟。

(三)乱收费、乱加价使铁路失去了优势

当前,依附于铁路货运的乱收费问题还相当严重。一是收费项目过多。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价外收费有的多达几十项。二是收费水平过高。过多过乱的收费,使铁路运费总水平不断攀升,有的超过运价和基金的几倍。三是多头收费。不仅运输主业收,“多经”“集经”甚至各种协会、学会也收;不仅发到站收,中间环节也收;不仅铁路自己收,还代地方收。四是强行收费,重复收费。服务少收费高,不服务也收费,甚至把车皮、车票“切块”以加收费用。

(四)人员素质低、服务态度差,降低了铁路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由于铁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垄断性经营,使广大货运人员对铁路市场营销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当前铁路面临的严峻形势还缺乏危机感,“铁老大”思想依然存在,等货上门的“坐商”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然存在。

(五)货运的规章体系不合理

铁路现行的货运规章体系已不能满足目前运输市场高效快捷的强烈需求,不少规章、制度存在着片面性、繁琐性,制约过多过死,造成了铁路货运手续的繁杂。行业的规章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规范企业行为,划分企业责任,明确企业的技术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供求双方由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双方签订的经济合同来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但铁路货运规章除约束自身外,有的还直接限定了货主,在《货规》中单方面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也就是说,如果在铁路托运货物,不管是临时还是长期,都要熟知《货规》,并且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遵守其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完全违背了公平、对等的经济原则。

(六)货运的价格体系不适应

制约铁路货运进入市场,缺少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价格。目前铁路的货物运价是受国家控制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价格之一。其结构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货物运价为主体(如运、杂费),以市场经济产物配之(如特定加价、货场服务费)组成的。这种“四不像”的运价体系不适应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其二是“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货主关心的是将某种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需要多少钱,并不在意这些钱用于何处。第三是不合理。铁路运输成本与货物的重量基本成正比,不同种类的货物,若重量相等、运距相同,则运输成本基本相同,运价也应基本相等。而现行的按货种别制定的差别运价中,很大部分货物的运价是以货物本身的价值决定的。

二、建立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基本对策

(一)转变观念

“市场的需要就是生产的需要”,这是置身于市场竞争环境下各行业、各企业不约而同的市场意识。铁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按照“运输服从营销,营销服从市场”的原则,以市场为中心,把满足货主的需要作为最高准则,加强对市场研究分析,围绕财务的收支管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以宏观控制下的货场为主体,主动寻找市场来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改革规章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铁路的货运规章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

“内紧外松”是铁路这种庞大的垄断性企业适应时代的最好选择之一,即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协调和管理众多部门的劳动协作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而只用完善后的运输经济合同来约束托运人和承运人,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铁路货运的所有受理承运手续就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在承运前的)签订有效的运输经济合同。

(三)完善收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价格相继放开

规范企业行为,整顿行业收费是铁路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因此,铁路必须加强运价管理,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乱加价行为,严禁铁路非营销部门(非窗口单位)围绕客货运输开发任何产业及开展任何营销活动。建立一种既简单明了便于计算,又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运输成本,体现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铁路货物运价体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这有利于树立铁路的新形象,也使市场能够积极地接受铁路,使铁路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

(四)提高企业素质是企业的根本,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

因此,提高素质就成为铁路走向市场需重点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决企业素质问题,要从抓人的素质做起。首先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提高素质的前提。要彻底克服“铁老大”思想和破除“以我为主”、“坐等上门”的陈旧观念。加强宣传工作,使领导和职工都能意识到铁路在目前市场经济竞争中所面临的困难,增强其紧迫感和危机感。其次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精于营销的专业队伍,这是实现客货营销战略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对铁路全员的职业培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营销本领,树立浓厚的营销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与市场需要联系起来,与企业生存发展联系起来。

三、建立铁路货运营销的措施,铁路企业要全面实施客货营销,就必须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加强对市场的调查了解,认真细致地分析货主的心理动态,从而对产品营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快体制改革,建立铁路营销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市场决定生产”已成为各行业的发展准则。市场的需要决定企业的产品和产量,而市场的变化又是通过营销部门的了解和分析提供的。所以铁路应成立一个实力雄厚、专业化强、外向型、权威高的货运营销机构,并相应建立一个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由营销决定运输的体制。运输各部门只作为内部的生产单位,而营销部门是铁路对外的惟一代表,改善以往铁路多窗口、多层次、多头收费的形象,以财务清算的方式解决各生产单位的利益分配。营销机构要由政策观念强、懂经营、有开拓精神、有组织管理能力的精兵强将组成,必须拥有价格权、计划权、调度权、指挥权及一定的财务分配权。

(二)改革运价体系,满足市场需要

铁路货物运价应以模拟的平均运输成本为依据,考虑我国基本国情,保证国家宏观调控和基本政策的实施,并参照其他运输方式的运价水平,制定一个包括各种杂费和各种附加费按最短径路计算的基本运价,并以此赋予货物周转量后算得的收入作为铁路各级部门包保底数。各级铁路营销部门围绕基本运价按不同的运输成本(如不同的车型),根据本地的市场供求需要来决定一定时期内不同的货物运输价格。

(三)改善服务质量,抢占运输市场铁路

货物运输的产品就是货物的位移,其质量的好坏集中体现在安全、快速、便捷、经济这四个方面。对于铁路货运本身而言,安全、快速、便捷的具体体现就是服务,经济的具体体现就是价格。铁路货运营销部门要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做到货运服务真正意义上的延伸。要把货运服务窗口推向货主、工厂、公司、单位的办公室,积极宣传,主动洽谈,只要货主签订了铁路运输合同(非现行的运输合同),按合同规定交付了运费,剩下的包括各种手续在内的所有工作都由铁路货运营销人员完成,直到所运输的货物按运输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完好无损地交付给持有领货凭证的收货人。对于已来到货运营业室的货主,营销人员可将货主请到货主接待室,主动问明情况后,就可与货主签订铁路运输合同。在运输过程中,任何一方有违约行为都要严格按运输合同规定进行处罚。如货物发生短少,承运人(即铁路)必须主动按合同规定(保价或保险)进行赔偿。

(四)多形式、多手段实施货运

营销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也决定着营销形式的多样化。因此铁路货运除了目前整车、零担、集装箱三种运输方式外,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组织开发市场需求的其他运输方式,如目前开行的“五定”班列、行包专列等,还可研究开行蔬菜快运专列、集装箱专列等。这就要求铁路货运营销部门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货主需求以及其他运输业的动态,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供铁路决策层参考,以出台适合经济发展的新的运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多项经营的路子,提高铁路货运在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