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充满潜力的中国个人财富管理市场

借此机会,我就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状况、财富管理业务体系以及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中国财富管理的跨越式发展等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财富管理市场前景广阔

关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潜力,按照美林20o8年财富管理报告,全球的富裕人士比2007年增加6%,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是印度和中国。法国安盏保险集团报告也指出,未来10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07年中国的富裕人群拥有的财富总值达到2.4万亿美元,掌握着亚洲地区28.7%的财富。中国有20%左右的家庭和高收入人群掌握60%~70%的银行存款、70%左右的政府债券、70%左右的股票资产,以及很大部分的外汇存款。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过去5年,人民生活发展到总体小康,家庭财产普遍增多,肯定了当前和未来发展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具备的客户基础。报告还指出,未来14年将实现人均gdp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等目标。并且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鼓励居民通过多渠道增加财富。这预示着未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基础将不断壮大。

2007年5月,中国银行在国内首家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取得良好市场反应。2007年,中国36家中外资银行共发行2120种银行理财产品,而2006年为1089种;2007年理财产品销售规模达到了9100亿元,其中4大国有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量为6500亿元,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财富管理的三级业务体系

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和理财业务共同构成当前国内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主要业务体系。

一般理财,主要依托传统商业银行的网点销售理财产品,提供标准化的理财产品服务。

财富管理,主要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和投资顾问服务,包括投资建议服务、海外资本市场投资服务、财富管理产品和账户管理等等。

私人银行,强调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一对一的需求、一对一的解决方案和一对一的产品组合配置,全方位金融综合服务以及在岸和离岸业务体系。作为财富管理的顶级模式——私人银行,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而全方位的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由专业人士打理资产,通过管理资产,达到财富的保值、增值,正是私人银行的价值所在。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的挑战

中国新兴的财富管理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虽然以资产规模市场统计,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排名国际前列,但是从财富管理构成的要素来看,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财富管理的管理对象来看,新兴富裕阶层的投资理念和成熟度有待培养。而亚洲新富阶层和超富裕人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理念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讲,超富裕人士更需要有专业的财富管理专家替他们打理财产。

从财富管理的载体来看,国内目前的投资资产种类和规模有限。在外汇管理体制下,国内居民对海外的投资主要通过qdii来实现,渠道也较为有限。

从市场监管制度安排来看,目前国内对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的相关监管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业监管的框架下,监管法规和政策导向尚需协调,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尚待提高,对金融创新支持效率也有待完善。

从财富管理机构人员角度看,国内财富管理乃至于私人银行机构起步比较晚,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金融服务模式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更重要的是,中国从业机构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探讨和勇于实践更加适用于中国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中国财富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财富管理要在最短的时间缩短与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差距,必须发挥制度创新的巨大生命力,在体制和机制上解放思路,全面促进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跨越式发展,保证居民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维持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

制度创新可考虑从巩固财富管理市场基础制度安排,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完善和改革税收体系、资本项目合理开放、混业经营试点;市场监管制度安排创新,例如,协同监管试点、金融创新设定合理风险容忍度等;从业机构的制度安排,包括组织管理架构、业务流程整合、专业化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等方面逐步展开。

随着中国金融管理体系的不断开放和改革完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和从业机构的不断成熟,以及专业理财人员的培养和积累,中国的财富管理事业一定会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