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企业年金走向“品牌化”

中国首个企业年金品牌———“信福年金”品牌近日由中信银行在上海地区正式发布。这一品牌的推出,打破了我国企业年金领域数年来“只见业务、不见产品”的状态,也揭开了年金品牌服务的新篇章。

品牌化是大势所趋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目前,企业年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年金市场潜力巨大。据中国保监会预测,到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参加人员将超过1亿人。世界银行则预测,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约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批准了包括受托人资格、托管人资格、投资管理人资格、账户管理人资格在内的58个企业年金管理资格。而中信金融控股集团下属企业已经获得了全部的四项资格,涵盖了企业年金运作中所需要的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所有资格牌照。

对于此次中信银行推出的这一企业年金品牌,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品牌化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企业年金的品牌化,未来肯定是一个趋势。“信福年金”品牌的推出,让年金开始走上品牌化的道路,从而将为这一产业带来更加规范的服务、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更完善的产品设计。另一方面,品牌化也将让用户和公众更好地理解企业年金制度,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和制度的发展,而公众将成为年金制度发展的最终受益者。

年金市场面临转型

2006年以来,国内的大型国企率先启动企业年金,部分企业年金基金已经开始投资运作,并取得较好业绩。专业人士介绍称,如今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比例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有积极启动迹象。一些相对较小的企业虽有设立意愿,但往往程序比较繁琐,成本相对较高,参与的企业数尚比较少。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此前年金管理机构重点关注国资委所属大型企业年金业务,而此次“信福年金”服务客户则不局限于大中型企业,其四大年金系列产品覆盖各层次客户群体,能满足客户的多层次需求。

某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劳社部规定,在2007年底之前,各地社保管理的年金存量资金,必须交付市场化运作,而部分企业长期积累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也需要向企业年金转型。就现状来看,在国家劳社部规定的期限之前,绝大部分存量年金仍未实现市场化转型运作。因此,国内的商业银行可以针对该部分年金存量资金和机构积极营销,用差异化的产品、系统化的服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这类机构发展成银行的年金托管客户,那么对整个市场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也有利于未来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的全方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