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企业年金市场凸现七大问题

规模高达数千亿元的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争相“分羹”。但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年金市场目前正凸现法定年金管理模式被严重扭曲等七大问题。

近日,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以“打造卓越受托人”为主题的研讨会。据悉,这是中国内地首次由年金管理主体主办企业年金市场研讨会。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有机构估计,2010年中国基本养老金规模有望接近3万亿元,年金市场规模也将达到5000亿元。而世界银行的预测则认为,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企业年金市场的壮大为专业机构提供了发展机遇。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杨学连表示,平安养老保险成立三年来,资本实力从3亿元增长到1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208亿元。

不过杨学连同时表示,目前年金市场正凸现七大问题,使得受托人职能被严重弱化。

首先,法规规定的年金管理模式被严重扭曲。法规规定受托人的职责是为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和处分企业年金信托财产,但目前市场出现了混乱的现象:委托人撇开受托人直接确定、联系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甚至出现先定其他角色再定受托人的怪现象,导致受托人被严重“空壳化”,作用难以发挥。

其次,受托人与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法规明确了受托人在企业年金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委托人也通过受托合同将企业年金事务管理的责任赋予了受托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受托人的法律权利受到削弱,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行使监督、更换等权利。

另外,管理机构的分工协作不能有效进行,受托人缺乏监督评估其他管理人所需的基础数据,信息披露困难重重引发客户不满,费率竞争极端混乱令管理机构难以实现盈利,企业年金方案缺乏规范导致受托人难以落实,也成为企业年金市场面临的问题。

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呼吁,尽快修改相关法规,有效提升受托人履行受托职责的能力,真正发挥受托人的核心作用。监管部门则应强化对受托人的监管,强化对企业年金计划整体的监管,以此强化受托人的法律责任和在计划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专家们还建议,应建立行业统一的企业年金数据接口规范,建立数据对接平台,强制要求管理机构之间按时定期进行数据交换;通过运作流程的标准化,明确各方机构的相关职责,推进企业年金运作的标准化;明确要求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定期核对账户和资金并确保一致;确保各管理机构按时制定信息披露报告;建立企业年金行业组织,促进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各种行业规范,制定企业年金管理费行业自律公约,避免管理机构恶性价格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