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打破养老保险双轨制体现社会公平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人保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 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2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

报道中说,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一旦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来发放,那么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肯定会下降。

颇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当年养老金政策带来的欠账,虽然近年来国家连年“还账”、大幅提高了企业退休金,但企业职工养老待遇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相比仍然差距不小。据去年3月5日《工人日报》消息,从 2000年到 2005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同期企退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 6.92%。百姓对此的感受比统计数字更直观。如内蒙古包头市18名企退职工曾致信媒体称,同为干部,只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便有两倍之差:他们每月退休金900元,而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则为每月3000元。

在此背景下,这次由财政不堪重负所引起的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其所掀起的波澜注定影响深远。虽然改革的直接动力来自公共财政的日趋吃紧,但社会公众对“养老待遇公平”的期待显然已久,此时,笔者仿佛已经清晰地听到这艘破冰之舰撞上利益冰山的“咔嚓”之声。

当然,期待养老保险待遇一瞬间实现公平合理是不现实的,这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网民发帖说:“步子还是太小了,该首先驾船去撞冰山的应该是公务员。”网民的心情并不难理解,但任何一项被较长时间所固化的既得利益,要成功剥离总得有一个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国家实行“退休职工双轨制”时,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收入与退休金还不存在差距。所以,在最初实行“养老保险双轨制”的时候,财政负担并不重,但今天,双轨制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当口。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 万个,职工超过 3035 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 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八成。

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财政负担的八成职工的退休金先期与企业职工看齐,这是问题的关键。现在,全国五个省市试点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经过一段时间,形成固定做法后,应尽快在全国层面推行。可以想见,只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公务员养老金向企业职工看齐便也不难解决。另外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这种养老金双轨制的局面被打破,年年数十万大军爆挤公务员考试的局面也将会得到些许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