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凸显诸多差异 eai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处理

通常将在企业内部各自为政的独立功能系统间建立应用集成、事务协作与流程自动化体系称为eai,而在全球范围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与电子商务交易,被称为b2bi。eai是以面向intranet为主,而b2bi则以面向internet为主,而两者所采取的集成技术也不尽相同。比如eai,可以采用非xml web services架构去实现,而b2bi因为“标准化”的需要,更多的是通过web service来实现的。(而本质上,两者都是以减小耦合,增强协作为目的。本文将综合eai和b2bi两个概念的共性,统称为eai展开描述。)eai是较为特殊的企业信息化项目,通常的企业信息化项目是面向企业应用领域的功能系统,而事实上eai并不面向企业应用的特定功能需求,它是在多个功能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一套连接和协调整个应用体系和企业价值链的信息系统协作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eai技术领域的着眼点和问题域的特殊性,与传统应用系统的建立实施项目相比,eai项目在实施中也凸显出了诸多差异,这些特点有些体现为项目中所必须直面的困难,有些则是项目问题的经验教训总结,本文总结了5大难题:

1.参与角色不定性

通常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参与角色不外乎两大类———提出应用需求的最终客户和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而eai项目可能会有企业最终用户、为企业提供旧有应用系统的多个厂商、为最终客户提供连接原有多个应用系统实现跨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集成商3种角色参与。不难看出,eai技术实施项目的参与角色比传统应用系统的应用需求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更为复杂,而且在这3种角色之间,仍然有角色的重叠与转化。例如,在较为简单的情况下,为最终客户提供eai解决方案的厂商就是原有应用系统的供应商,而如果应用系统是由最终客户自主开发,那么三者的角色就完全重叠。但实际情况则可能更为复杂,如:一个或多个最终客户(如果是企业内集成为一个,如果是企业间集成为多个),一个或多个应用厂商(对接的若干应用系统可能来自一到多个应用开发商),一个或多个eai厂商(整个eai项目可能由一家应用集成商独立承担,或由多家分别负责不同应用改造的厂商协作完成)。

2.合同关系复杂性

正因为eai项目的参与角色不定性,eai项目的合同关系凸显出了更大的复杂性:一些合同是由于应用厂商希望为自身的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接口而主动向最终客户提出整改需求的;另外的情况是最终客户意识到或迫切需要eai技术来连接企业价值链中的多个应用系统而提出需求。在合同的订立上,存在最终客户与应用厂商、应用厂商与eai厂商、最终客户与eai厂商等多种可能。而应用厂商中,又有应用集成的主动发起方和集成的被动的配合应用厂商。在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上较为复杂和困难,如果合同订立得不够严谨缜密,则极易导致项目实施中协调困难或相互扯皮,项目难以继续开展。

3.客户需求差异性

正如企业应用系统的需求差异性导致产品化的企业应用系统可行性极低一样,连接复杂多变企业信息系统的eai项目同样存在着差异性和复杂度风险,试图提供或实现完全产品化的

eai解决方案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这里指满足企业客户最终业务需求的完整方案,产品化的eai服务器只能满足某种程度的抽象需求,而eai的实施厂商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定制开发与配置部署工作,这样方可满足不同的应用集成需求和适应差异性体系环境,从而完成最终项目。

在企业内部的eai项目,多数是进行流程运转、事务协作、财务统计、业务处理、企业内部策略等管理体系下的信息交互与应用集成;而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b2bi当中,更多的是进行上下游的供应链厂商之间采购供应、财物流转、电子贸易、行业内的统计监督审核与信息发布等等,而事实上在项目实施中即使是同样的业务需求,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的业务流程也会导致需求的差异变化。举例来说,企业内部的跨系统的财务审批流程,不同的企业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管理制度,这也正是eai开发商和实施者不可忽视的客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