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对教学资源协同化管理及应用的思考

网络教学的发展需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各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应用系统等雨后春笋般涌现,其数量和规模呈几何级数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让众多用户通过网络有效地获取和方便地使用这些数量庞大的资源,如何提供一个能将资源有机整合、各类系统兼容、使用快捷方便、运行环境安全的统一平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属于独立开发、分布分散,这使得信息被局限于不同的管理和应用平台上,从而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和共享;学校内部的各种管理和应用平台相互独立、数据不一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管理分散、互操作性和移植性都较差,往往形成了一个个“应用孤岛”;随着传统教学资源的老化,资源的更新很难跟上课标、教材的变化,形成不能流动的“静态”资源,最后成了一个个“资源孤岛”。

针对这些现状,必须构建一个协同的可支持教学资源高效运转的技术支撑环境,使得各类教学资源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高度共享信息、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的教学问题。基于对目前各类教学应用系统、资源建设和相关课题成果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建议创建一个基于linux的教学资源协同化管理和应用平台来解决协同化环境的关键问题,满足远程网络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需求。

一、教学资源协同化概念的理解和特征

协同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的管理思想,指的是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教学资源协同化是指整合各种分散的教学资源,使之进行充分的有机结合,来完成共同的目标。为解决前面提到的“三大孤岛”问题,设计的教学资源协同化管理和应用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协同化

该平台能够将各类教学资源全部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并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从而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真正意义上的“协同”。

2.知识化

知识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平台还应为各个教学系统搭建一个高效的知识管理平台,利用各种工具有效管理、存储和分析学校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知识信息,并及时地把这些知识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从而创建一个知识化的组织体系。

3.个性化

教学系统、教学资源等会随着网络教学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教学资源协同化管理和应用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强大的自定义功能,并视各自教学系统需要,在平台上快速地建立个性化应用,任意定制需要的信息资源,平台将以友好、快捷的方式给予与相关教学系统相适应的资源信息。

二、平台框架设计

设想中的教学资源协同化管理和应用平台应包含资源制作、资源管理和资源应用三大系统,遵循国家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并通过多系统耦合平台实现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平台采用分布式资源管理模式,在中心节点建立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和资源存储中心;各资源分节点在中心节点服务器建立各自独立的用户域空间,以浏览器方式登录系统,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管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访问效率(如下图)。

教学资源协同化管理和应用平台体系构架图

1.资源制作平台

资源制作平台主要由资源工具软件、在线编目工具等组成。平台可提供资源版权制作工具,方便在线和离线操作;多媒体教学资源编目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创建教学资源的编目文件,教学资源经过编目导入相关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便于交换和查询,用户可使用该工具在通用微软操作系统上对本地资源(离线资源)和internet资源(在线资源)进行编目。编目完成后,使用web客户端或其他工具将资源和编目文件上传(发送)到资源管理平台中。

2.资源管理平台

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指分布式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它是整个平台的关键子系统。从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流程出发,平台的功能包括资源目录树浏览、资源检索、资源前台服务管理、系统后台管理、计费管理、资源统计、个人知识管理器等主要功能。

3.资源应用平台

资源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网络课件制作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备课系统。网络课件制作系统是指将现有的课件、学习资源或元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集合,形成能够在网络上传播的、符合网络课件要求的制作系统。该课件制作系统要求基本素材元素材能够自动抽取,且课件的表现形式丰富,既能将各种媒体组合在一起,也能将完整的网络课件生产流程融合在其中,实现高效率的内容制作;系统具有很强的教学设计,多种模板,适应各类网上教学需要;生成的资源可在网络上运行,也可导入到标准学习管理系统中。

多媒体教学资源备课系统是建立在概念图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库基础上的电子工具,能方便广大教师制作多媒体教案。系统通过概念图,连接来自资源库或者网络上的内容。与传统的概念图工具不同,该系统超出了知识表示的方法,形成的交互界面能够处理数据本身。

4.多系统耦合平台

为实现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多系统耦合平台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多系统耦合平台支持基于b/s结构的各类体系结构应用耦合,包括基于linux、windows的各类操作系统和各类服务器以及各种开发平台环境下的应用,实现跨平台、跨服务器、跨体系结构的系统耦合。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统一的用户数据库,提供统一的用户登录功能,提供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和入口,提供子系统的快速部署功能。

三、主要实现技术介绍

本平台系统能够支持基于linux、j2ee技术的架构,并支持大容量、大访问量、多系统耦合等特性,实现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1.xml-prc技术

xml-prc是允许各个软件分布运行于不同服务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环境中,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调用的一种规约工具,它利用http协议传输数据来实现通信。

系统中的多系统耦合平台(基础平台)可采用xml-prc技术对各个子系统(产品)进行耦合,以达到子系统动态快速部署功能。

(1)xml-prc方法的自动调用

基础管理平台规定了一些自动调用的xml-prc方法,挂接的产品只要实现了这些方法,基础管理平台就会自动调用,以利于实现跨服务器的数据同步。通过各个挂接产品自身的用户数据表和组数据表,用以提高用户、组数据的访问效率,进而减轻基础管理平台服务器的负载。

(2)基础平台提供的xml-prc方法

为便于各产品进行数据同步操作,基础平台提供了一系列的xml-prc方法供各产品调用。各个产品必须有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用户同步、用户权限设置功能,并考虑实现组同步的功能需求。

用户同步:鉴于产品与基础管理平台不是同时安装,所以会出现基础管理平台已有用户,而产品中用户表为空的情况。另外,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基础管理平台用户与产品用户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增设用户同步功能。各产品可以通过基础管理平台的user.getusertotal ( ) 与user.getuserinfo ( ) 方法实现产品自身与基础管理平台的用户同步功能,若发现本产品用户已经存在,则做更新(update)操作,若用户不存在,则做插入( INSERT)操作。总之,用户同步是必须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