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业务流程管理本色

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总是互动的发展的,而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市场上有两种声音在谈论着bpm(业务流程管理)。一种是向企业提供管理咨询(business consulting)服务提供商,另一种是向企业提供技术应用及相关咨询的软件供应商。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商把it定位于支持企业管理的工具,而软件供应商从来不愿意屈于这样一个角色,他们更大胆更富有想象力的向客户描绘着美妙图景。这被切割成独立两个方面而各自因利益之原因片面描述都是不完整的,最终殊路同归,就需要集二者之言,还bpm一个本色。

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商会暴料各种思想,革命、颠覆具有冲击力的词语常常被用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关注。bpm咨询成为了管理咨询服的产品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的hammer教授,其所提出的bpr(业务流程重组)掀起了一次商业社会重组的浪潮;现在bpm可以说是bpr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完善。很可惜的是,hammer教授并没有被完整的理解。有一个有着经济学背景的人说bpr是对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的一次颠覆。这个耸人听闻的词透露着对bpr思想的无知。在bpm和bpr一字之差里,有人也做起了文章,说什么要用bpm同bpr pk,而拿出了bpr应用实践中某些失败案例开始对bpr的批判。一种曾经流行的管理时尚必然会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思想价值, 那么bpr带给我们什么呢?hammer教授在《what every business must do to dominate the decade》中这样检讨自己,所谓的"radical" 已经不再重要,能够恰当反映其思想的应该是"过程"这个词。其中一语,已经足以说明了bpr其核心思想了。管理学从一个小工厂里诞生,百年的发展历程,管理学不断的丰富,但如同德鲁克所说那样,管理没有终极的解决方案,只有永恒的问题。bpr可以说继承了既往管理上的有价值的思想,二又顺应了当代的技术和经济环境。"过程"就是很恰当而简单的描述了这种思想。不过我们仍然能同bpr的理论中找到泰勒大师对某一"活动"而进行时间测定的影子,仍然可以发现用于bpr项目中的benchmarking同泰勒大师"经验推广"如出一辄。因此,bpm和bpr也是在继承中发展,千万不要在管理学中说对历史或者传统进行怎样的颠覆。

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是当代最伟大的技术革命。它不仅仅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对身处这个时代的你我的生活都已产生不小的影响。把技术看做一种工具或者手段本身并无任何错误,但想到人类从用石头到用铁器,到蒸汽机等等,都是对"工具"的变革,很显然的是每一次工具上的变革都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实现飞跃真正力量在于对工具本身的驾御和恰当的使用。对中国而言,一个年轻的经历经济体制改革不过二十几年的国家,企业管理的积淀不可能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思想不断被实践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发展速度及变化之快可以从温度不减的gdp中看出来,于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出来了,企业快速的发展所引起的变化了的业务模式和流程,it如何能便捷的给予有效的支撑。是把已有it资产全部推倒重来,还是不断进行修补集成。集成也好,推倒重来也罢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至今仍然有人在说it对业务流程的固化作用,其不知技术已经成为业务的挚肘,这样的问题就刺激了技术本身的发展,而需要一种新的技术能够让it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这就是下一代的软件开发技术--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从结构化的软件开发(structured)、到面向对象开发(objected orientated) ,到组件化开发(component orientated,再到sOA,终于形成了业务与it完美邂逅。通过把业务逻辑与数据的封装不仅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更在于通过sOA,企业可以灵活的真正的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而部署it资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it技术不再是交付系统,而是交付企业所希望的业务流程。这就意味着,原来横在业务与技术之间而不能alignment的鸿沟消除了,从而实现业务和技术之间的胜利会师。此时,bpm(业务流程管理)就成为企业进行面向服务进行架构的基础。把业务流程可视化,并合理定义成每一个服务,通过web技术实现对服务的调用,就可以让企业轻松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因为这个时候把业务逻辑的封装为独立的单元,就可跳过了应用和数据集成复杂性。

sOA和业务流程管理都是对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分别从技术和业务角度阐述解决方案。把技术与业务之间动静相随业务流程管理起来不也就真正实现了二者的结合了吗。不仅仅如此,面向企业战略,流程则是承载了战略执行、过程实现、it技术相支持之间的唯一纽带。bpm管理的之本色,之意义,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就不言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