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业务流程管理市场中国升温

ids scheer全球业务流程管理委员会委员georg simon在首届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业务流程管理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重点,有选择地对支撑其战略实现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化的、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

纷繁复杂的业务正让很多大公司头疼不已,通过流程再造来解决企业中纠缠不清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在9月8日举行的首届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讨论了如何利用改进流程的方法,来解决错综复杂的企业问题。

bpm不是erp

业务流程管理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bpm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业解决由于多种流程同时存在所带来的复杂性问题。bpm是涵盖了人员、设备、桌面应用系统、企业级 backoffice 应用等内容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企业运作。

由于bpm和erp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很多人也将其与erp混为一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杨可木博士向记者表示,其实bpm和erp之间的区别很大,erp的实施路径基本上就是典型的信息系统实施路径:先是大量的客户需求调查,然后客户签字确认,it人员进行系统开发,通常在相当长一段开发时间后,项目组仿佛一夜间交给关键用户一堆需要测试的程序和功能,然后是用户在测试报告上签字,系统成功上线。

而现实问题是,用户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需求早已改变,系统提供的功能要么太少,要么没用,但erp顾问会翻出历史记录,表明用户的需求和测试结果完全吻合,而且有用户签字。于是,要么用户继续容忍,要么启动新的改进项目,开始新的循环。

bpm则是一种强调持续改进和实时参与的管理方法。用户可以和流程架构师一起建设具体的流程,甚至以流程拥有者(来自业务部门)为主导来设计流程。完善的bpm系统允许使用者实时模拟和变更流程,当市场环境变化或者经营方式转变而导致企业运营系统改变时,减弱由于变革引发的迟滞效应从而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李东教授指出,企业的活动并不是全部建筑在erp之上,依靠erp无法将企业变为一个流程型组织。企业中大量的活动仍然是人的活动,人的工作方式和意识的改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bpm市场和竞争

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已经上了erp等信息系统的公司中,有80%表示如果给他们一个机会重新再做erp的话,他们将首先优化生产和管理流程。咨询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调查显示,在2006年,bpm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40亿美元,bpm即将成为it软件的下一轮增长热点。

研究机构gartner估计,2005年市场有超过100家的bpm软件供应商,日趋激烈的市场也让用户在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中无所适从。在杨可木看来,bpm的解决方案至少可以分成四种:

1. 纯bpm厂商。代表厂商有savvion、lombardi、intalio、fuego、filenet、 staffware等。他们的解决方案所管理的流程跨越了人员和信息系统,具有能够实现复杂的业务规则能力。

2. 企业应用集成厂商。代表厂商有webmethods、seebeyond、tibco、ascential、commercequest、sap,sap,sap,sapsap、oracle和siebel等。他们或者集成众多的信息系统,或者从技术角度基于某种专门的企业级系统提供集成服务。

3. 应用平台厂商。代表厂商有ibm、bea、microsoft、sybase、sun、magic software等。他们产品的强项在于通过客户化应用系统的开发来集成业务流程。

4. 企业内容管理厂商。代表厂商有filenet、documentum、open text、interwoven、vignette等。通常的做法是管理以文档为中心的业务流程。

其中,纯bpm解决方案中往往没有集成eai(企业应用集成)技术,而是来自其它厂商。而诸如企业应用集成和应用平台厂商则包括了eai技术。

对于上述分类可以作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规划,交给若干家都号称提供“交通管理专业解决方案”的厂商进行招投标,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第一类厂商提出的方案描绘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层次和建设规划;而第二类厂商则意识到全国事实上存在不同的交通系统,例如公路系统、铁路系统等,而同样是构建铁路系统,在长三角修和在青藏高原修需要考虑的基础结构因素可能大相径庭;第三类厂商则充分考虑了上述各省市具体的地形地貌的因素;最后一类厂商则独辟蹊径,从交通工具的管理和调度出发,认为只要合理利用现有交通工具,也能够大幅提高交通效率,于是他们提供的是综合交通工具调度系统。在这里,第一类厂商就像是纯bpm的厂商,第二类则是企业应用集成厂商,第三类厂商专注于提供基础架构平台,最后一类厂商以流程中的某个要素为中心进行管理。

“要实现业务流程卓越,就要实现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ids亚太区业务流程管理咨询产品总监洪钟告诉记者,不同的bpm产品能够做不同的事情:你可以单独购买某个应用程序来监控你的业务流程,或者使用一套企业级的应用集成工具;你也可以上一个整体bpm解决方案,颠覆再造整个业务流程。大企业是实施bpm项目的急先锋。对于大企业来说,需要实施的bpm项目并不昂贵,常常不到100万美元,而且只要实施得当,很多用户的投入产出比都能高达300%以上。

从cio到cpo

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流程和组织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时,企业原有信息系统的细分及网络化会产生复杂的、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结构。如何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他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成了企业cio们关注的焦点。以工作流为管理为核心,团队协作为目标的协同软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业务流程管理日渐重要,企业cpo应运而生。cpo必须将它自己从单纯的it经理人区别开来。it的重要性不如从前,纯粹的架构管理将被标准化,将从战略性领域转向成本导向的业务,与商业管理有关的因素将会变得重要。这也正是it增加的加强商业流程效率的价值。这需要一个同时在流程级别和商业管理层面上的经理,他同样需要好的it知识,这些角色综合起来就是cpo。

由此,以往仅仅依靠it技术实现自身价值的cio们在标准化的软件系统下渐渐失去了技术优势,it部门的职责将只是为企业的各个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李东认为,企业的bpm系统不是仅通过一个软件来解决的,企业的bpm是一个理念,在企业也需要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当企业对以上问题都有了明确而清晰的答案的时候,业务流程管理也就发展成熟了。

在中国,海尔集团是成功实施bpm的典型受益者,海尔流程和it事业部部长刘子力向记者介绍,海尔在2006年提出“人单合一”的新管理措施,落实人码、物码、订单码三码合一的全程信息化模式。“三码合一”让每个人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同成果挂钩,通过闭环优化,提升人员工作质量,这背后是流程模式的再造。国内平均的产成品资金占销售额的比例为30%,通过流程再造,海尔目前只有5%;物流成本国内平均水平为14~15%,而海尔只有3%。

未来的工作流和bpm会走向融合。在杨可木看来,工作流技术和解决方案早就存在,但由于之前过于关注细节,多是在部门级而非企业级应用,因此市场规模和发展一直不大,也没有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但工作流系统和bpm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和联系,事实上现在如gartner、forrester等著名咨询机构都已经不再单独统计工作流的市场,而是归并到bpm或相关市场中去。

同时,bpm产品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应用型架构,这是最新出现的一种方法,将流程、服务、应用系统和it技术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来。企业用户不再需要考虑技术上和系统上如何改变以适应业务,而是直接通过业务应用平台,改变端到端的流程或者服务来实现业务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