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成本预算信息化管理要点

在当前我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在实际执行中常常与预算相脱节,执行力很难得到落实,结果使成本预算目标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成本预算管理的先进性受到了落后的信息技术的瓶颈制约。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成本预算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条件。笔者认为,企业通过成本预算信息化建设,至少可以做到三个“提高”:一是有效地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预见性;二是有效地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执行力;三是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效率。构建成本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预算信息化管理在功能上应覆盖完整的预算管理流程。一个完整的成本预算管理系统,从模块上划分可以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包括执行和控制两个步骤)、预算分析(包括分析和调整两个步骤)及绩效考核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在管理流程方面,成本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支持灵活的预算方案定义,同时提供预算编制、审批、控制、分析、调整等全过程的流程支持。

2财务部门应成立预算管理组,企业基层单位应由与成本开支密切相关的一线员工(如办事员、材料员等)兼任预算员,从人员和组织上为闭环管理提供条件。这里所说的预算管理组,主要是指企业财务部门通过增设预算分析岗位,配备具有娴熟电脑知识和财会知识,具有一定财务分析能力的会计人员,与财务经理、成本主管会计一起组成的预算管理组。职责是搜集、整理数据,通过成本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查找和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纰漏和问题,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和业务部门,促其尽快制定措施并反馈到执行部门,纠正错误,同时为预算进行动态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对预算结果进行分析,为领导决策、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对下级预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成本预算闭循环滚动向前发展。

3成本预算闭环管理的阶段和步骤。(1)预算的编制,主要分三个步骤,包括目标成本的确立、业务计划和成本预算的编制。(2)预算的执行,包括预算的执行和对执行过程的控制两个步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将预算控制和日常审批流程相结合,在业务活动发生前,通过相应的审批过程,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在审批流程中,业务活动发起人和审批人能够从系统中实时得到该项预算信息(预算数、预算已发生数、预算余额等),并据此做出业务活动能否发生的判断。例如,某基层单位根据生产计划和预算要支出材料费,那么首先应由基层单位这项业务的经办人填写支出申请单,然后由供应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经财务部门预算组对该业务材料费本月预算数、预算已执行数、本月还应发生数、预算余额及缺口进行审核;预算内小额支出由财务部门审核即可;预算内大额支出应由财务部门审核后,经主管经理批准后执行,对于超预算支出,提交发生原因后经总经理审批后转入预算分析调整阶段。(3)预算的分析,包括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三个步骤。财务预算组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总帐系统、报表系统、仓储及材料管理系统、销售管理软件、监控系统、设备主管部门、基层单位等,对生产项目费用支出情况每天进行实时监控,对取得的信息和数据,通过成本预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对预算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对没有按规定执行预算的,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业务部门和决策部门,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执行单位,使错误得到及时纠正。对于确属预算偏差的,经总经理审批同意后调整预算;预算执行完毕后,对实际结果与预算进行分析比较,将分析结果上报决策层,转入预算考核阶段。(4)预算考核阶段。主要是依据分析考核结果,在一定时间内(如每季末)由考核委员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决策部门,经决策部门同意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奖罚。以此巩固成绩,惩戒落后,同时把成功的经验作为一项标准纳入到下一轮流程循环当中。

责任编辑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