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中国黄酒业期待聚变

近年来,随着国家“积极发展黄酒”产业政策的引导,养生保健的酒类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古老的黄酒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黄酒消费开始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局面。2002年以前全国黄酒总产量一直徘徊在140万吨左右;2003年全国黄酒总产量增加到160万吨;2004年上升至180万吨;据业内人士保守测算,2005年黄酒行业的平均销售增长率超过20%,部分主导品牌年销售增长率超过40%,总产量超过220万吨。在2005年,黄酒企业逐渐体验到了增长带来的快感和喜悦,因此,2005年也被媒体和业界称为“黄酒年”、“黄酒元年”、“黄酒开年”,黄酒也被称为继白酒、啤酒、葡萄酒后的“第四势力”。我们可以看到,黄酒的春天已经到来,黄酒前景无限好。然而,这仅仅是黄酒业的“开元”。如何在播种的2006年打破常规,筹划好全年的收成并在未来更热化的竞争布局谋势,黄酒业当务之急就是打造和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大多数黄酒企业:在运作市场时,并没有明确的市场战略规划,专业的营销人才;在发展市场的过程中,重视市场开发广度而忽视市场开发深度,缺乏渠道控制能力;在营销战术上,只是蜂拥跟进,一味仿效,没能结合自身实际;在品牌个性的塑造上,彰显乏力。

黄酒业要真正变酒类行业的“第四势力”为“第四实力”,就必须“聚变”。之所以“聚”,是为了“变”,为了“质变”。

中国黄酒业要“聚”

“聚”指厚积,积累,学习。

第一,黄酒企业要聚“人”。聚人包括聚“人才”、“人心”、“人脉”。企业的运作最终是由人在掌控,因此,人才、人力知本就显得尤为重要。黄酒业目前没有自己的学院,也缺乏培养黄酒专业人才的机制。可见,黄酒企业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建立培植和留用人才的机制,留住人心。人才可贵,忠诚的人才更难求。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品牌力的竞争,也不光是战略和执行力的竞争,是系统和团队的竞争,团结忠诚的团队才能使企业坚不可摧。黄酒业具有后发优势,因此,要在战争一开始就统筹全局,站在制高点上。在打造企业团队力的同时,外延“战略伙伴”概念,将员工、经销商、公共关系整合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第二,黄酒企业要聚“财”。“财”这里主要指资本。目前,黄酒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负债率较高的现象,整个黄酒行业在资本的积聚上显得非常弱势。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黄酒业总资产只有白酒业总资产的8.5%,啤酒业总资产的8.35%,仅占整个饮料酒制造业的3.73%,黄酒产品销售收入仅占整个饮料酒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35%。黄酒行业的总体资产负债率是57.10%,为饮料酒行业最高。面对这样的数据,黄酒行业在融资上还任重道远。

不过,让我们欣慰的是,黄酒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2005年,在全国大市不景气的情况下,黄酒板块以其表现出来的“防御性”和“高成长性”,受到业内外广大投资者和qfii的追捧。据了解,在2005年11月18日嘉善黄酒国有股权拍卖现场,不仅有来自上海、绍兴的几家大的黄酒企业,同时还有石油、纺织业的资本参与,这无疑给日益升温的黄酒业带来了利好消息。

黄酒业要快速健康成长,就必须做好资本筹措,不断扩大直接融资,降低财务费用开支比重,提高资金周转和营运效率。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黄酒企业还必须积极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黄酒企业要聚“酒”。现在绝大多数黄酒企业在产品主要以基酒的年份作为分类标准。因此,黄酒产品质量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基酒质量。由于前几年黄酒业的不景气,黄酒基酒的生产储备做得很不够,很多黄酒企业都将面临原酒危机,这将势必增高黄酒生产成本,极不利于黄酒业的发展。因此,现在很多资本较为雄厚的黄酒企业都在加大生产投料,增加产能和原酒储备量。从竞争意义上说,黄酒企业必须聚“酒”。

除“人”“财”“酒”以外,黄酒业要积聚得东西还有很多。在此,不赘述。

中国黄酒业要“变”

“变”即为破常规,破除旧框框,即为创新。

有了前面“聚”的基础,黄酒业就有了人才的“头脑风暴”,就有了壮大发展的资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大胆突破,创新,就是“变”。

第一,黄酒业要变思维。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思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转变快慢之分。黄酒企业家要乘势,迅速转变各种理念,思路,抛弃一贯的安逸做法。现在的企业竞争,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战争,黄酒人要敢为人先,敢为人不敢为。目前,黄酒业相对比较弱小,因此,黄酒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业内合作,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和消费偏好,加强宣传力度,变被动营销为主动出击,。

第二,黄酒业要在品牌构建和文化挖掘上下苦功夫。

黄酒与华夏文明一起走来,文化底蕴极其深厚。黄酒企业应该充分做好文化挖掘工作,差异化品牌定位,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各种资源,发动团队智慧,在品牌架构上做深做出自己的个性,在品牌定位上不要给对手留下任何缺口。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大家都在积极探索,有些企业已经在做,几个典型的企业品牌定位已经显露。例如:黄酒之源—会稽山;中国清爽型黄酒先锋—乌毡帽;古越龙山—千年滋养美酒;百年草本调养专家—致中和。其实,我觉得黄酒文化可挖掘的地方很多很广。黄酒的“黄”可以跟我们中国人的肤色、母亲河黄河结合起来;可以和沿袭几千年的帝王文化结合起来;可以和古代文化名人联系起来;可以和华夏图腾联系起来;还可以和我们闻名于世的华夏礼仪结合起来等等。

黄酒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品牌和文化挖掘上差异化,并且迅速扩大独占它,构建起自己的品牌壁垒。

第三,黄酒业应加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2005年,黄酒企业整体的产品创新能力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不管是产品开发速度,还是包装设计,一批批新产品已经面世。代表性产品有:会稽山水香国色系列;古越龙山龙酝系列;乌毡帽竹韵、东方之冠系列;金枫石库门经典、锦绣系列;即墨老酒金十六系列……各种立意的新产品上市,丰富了黄酒品种,寄托着各个企业对于开拓更广泛外围市场、取得战略先机的厚望。但是,比起其他酒种,黄酒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没有做透调研工作,新产品开发不能很好地做到有的放矢,产品定位比较模糊,显得仓促无力。

我们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不要被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束缚,要大胆突破,展示亮点,不过这一切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黄酒企业可以在产品的口感上进行革新,打破年份酒的束缚,开发诸如可乐型黄酒,冰汽黄酒;当然还可以开发一些功能性花色黄酒。不过,这些还要以工艺创新为基础。黄酒业要想改变一直以来传统手工作业的低效率,形成酿酒技术上的优势,就必须加大工艺技术科研投入,相对于传统作业的高成本,投入的性价比值得黄酒业深入探讨。

第四,黄酒业应以营销创新为突破口。

万事已备,黄酒人就要学会打太极,以营销创新为突破口,以柔制钢,四两拨千斤。营销没有灵丹妙药,必须整合好所有资源然后发力。营销最高境界即:看清对手出招,自己练就无招,真正的无招胜有招。

站在焦点上,一举成名,谁都乐意。黄酒业的古越龙山、会稽山等几家大品牌已经开始在央视着陆,以空中力量给黄酒业鸣锣开道,这是行业幸事。其他的黄酒企业也应该摇旗呐喊,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做些四两拨千斤的事情,以增强黄酒业的声势。在广告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型媒体资源,多做软性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市场操作上,以诚信和双赢为本,创新厂商合作模式,迅速建立模板市场。此外,可以在建立公众形象上多做努力,加强事件营销能力。

黄酒行业现在正处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我们只有动起来,“聚”起来,先于竞争对手“变”起来,才能赢得先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kenddy12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