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优化管理:农村学校的奋起之路

摘要: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教育,加强农村教育根本在学校,发挥学校作用核心在管理。只有不断地、强势地推进农村学校管理的优化,我们才能抓住政策环境创造的大好机遇,迅速扭转农村学校的落后面貌,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动力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校;优化管理;策略

当前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着上有大好政策、下有群众热盼、内有硬件改善、外有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尽快扭转农村学校的落后局面,需要解决好理念、人才、资金等诸多问题,但首要的最迫切的是要解决学校的管理问题,管理不善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原因,管理优化是学校走出困境的根本举措。

一、优化管理是农村学校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不强,要实现比城市学校还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倾斜支持之外,更主要的是要优化管理,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靠管理走捷径、求突破。

(1)先天不足后天补更需要优化管理。农村学校生源整体

上不及城市学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优厚的条件。但是农村学生肯学习能吃苦,农村教师更朴实好激励,农村学校要把这种后天优势发挥出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优化学校管理,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硬件不强软件补更需要优化管理。农村学校的校舍、场地、教学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硬件并不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条件,尤其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决定胜负的主要还是软件,是学生的学习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寒门出贵子,穷校也可以出状元、出名师,关键还是要优化学校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校风正业精秩序井然,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谋求发展。

(3)乘势而上抓紧补更需要优化管理。这几年,国家和社会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财力,显著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农村学校还会迎来更多的资助与支持。国家的初衷是要给农村学校打“强心针、催长剂”,希望农村学校补足元气抓紧发展。条件好了、钞票多了,更要优化管理,将优厚的物力支持与优质的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的强势崛起。

二、农村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是实实在在的效益。但在农村学校,管理就是管教学,管理就是管学生,许多学校至今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的以学校整体生存发展为对象的管理机制,有的甚至把学校管理曲解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和严厉考核,使得学校越管越没有生机,越管越成为“一言堂”,越管越没有质量、没有生源。究其原因有三:

(1)管理无章可循。突出表现为制度缺失。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有的农村学校除了上级颁发的制度贴在墙上做做样子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教学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全凭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有的学校为了完善制度而拼凑制度,信手拈来“他人的”或“古老”的制度,改头换面就“号令天下”,往往不切本校实际,不能解决问题,时隔不久就成为一纸空文,甚至成为师生们指指擢擢的笑料。也有的学校以“章”为本,“制度”泛滥,一味地“细则”化、“标准”化、“定量”化,使得校长变成了监工,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管理变成了检查,教师和学生变成了严管对象,让人无所适从,反而无章可循。

(2)管理无力可行。突出表现为执行缺失。有不少学校制度做做样子,管理走走场子,一切围绕上课转,各人只管自己干,十几个、几十个教师在一起,好像临时集结的合伙队,看不出什么团队运作、整体合作,也没有什么秩序可言。客观上是因为工资是死的、任务是重的,大家都没那份闲心去“整齐划一”,主观上是大多数教职工认为管理是空的,有个制度贴在墙上、有个计划应付检查就行了,不需要也没有精力去“劳那个力、操那份心”。

(3)管理无效可言。突出表现为考评的缺失。不少农村学校人手少、负债多、各种应酬还逃不了,满足于把正常的教学“胡”起来,把基本的日子过起来,被动管理、胡乱管理,也没有什么效益、效率意识,更不想通过刻意通过加强管理来达到什么目的。其管理,纵有行动也是形式而已,纵有力度也是被逼而已,没有谁去较真,没有什么严格的考评,当然也没有多少效果可言。

三、农村学校优化管理的策略思考

农村学校优化管理是我们教育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狠抓农村教育、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和贡献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理清思路、搞好试点、着力推广,引导各农村学校重视管理、优化管理,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激发更多的管理效益。具体来讲,在优化管理的策略上,要抓住三个环节:

(1)提高素质,夯实管理基础。管理不是空中楼阁,最终要靠人去执行。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其素质的高低优劣都直接决定着管理的基础和效果。因此,在优化学校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着力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管理素质,尤其是学校领导者的宏观管理素质和学校中层干部、业务骨干的局部管理素质。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加强与外界交流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眼界和境界,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本校在管理上的差距和潜力,敢于瞄准更高更长远的目标加强管理。要有效地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持久地学习,通过组织集体学习、自我学习和观摩学习来拓宽知识、掌握技能、改造思想,形成团队合力,打牢优化学校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技能基础。要选好校长、管好校长、培养好校长,校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的好坏,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要切实解决农村校长队伍中存在的不学无术、投机钻营、独断专行等突出问题,打造一支重管理、敢管理、会管理的校长队伍。

(2)优化机制,增强管理活力。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合理的机制。优化农村学校的管理,一定要在机制上下功夫,把贴在墙上的制度落实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党建、学生管理、人事分配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首先要强化制度建设,尊重制度的权威性,把学校从“人治”纳入“法治”的轨道,使可行的制度成为学校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行为准则,形成大家都按章办事、能办成事的局面。其次要强化校本管理,真正发动全校的力量来管好学校,既落实校长负责制,使校长的责权利相统一,又执行民主管理制,使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方面有规范的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特别要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与合作,坚持校领导与广大老师共谋发展,共同制定制度和规划,共同执行制度和规划,共同为学校的根本利益而各尽其职,优化管理。再次要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发挥普通教职工、普通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通过人文关怀更多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来优化管理。

(3)创新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在优化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结合学校的实际、结合所处的时段、地段和区域形势,开动脑筋探索思路,要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实现新的突破。其中尤其要重视的有4条:一是要用足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要鼓励教职员工充分运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管理的方法和平台,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二是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思路以优化学校管理,注重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通过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来保证质量、提高质量。三是要完善竞争流动机制以优化管理,鼓励教职员工之间开展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素质,并有效促进管理。四是要打造管理品牌,抓住各学校的闪光点进一步磨练优化、进一步宣传固化,以品牌建设带动规范管理和优质管理。

总之,优化管理是农村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引导基层学校重视管理、科学管理,在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学校的全面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