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论医药价格过高问题中的政府管理

[摘 要]医药价格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中,政府的管理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致使医药价格过高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医疗机构瓶颈垄断,药品定价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了医药价格过高。政府在医药问题中要有正确的管理定位,要加强科学的管理手段,通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医药分开经营,加强药品的价格管理等措施,缓解医药价格过高问题。

[关键词]医药价格 政府管理 原因 措施

作者简介:周俊华(1986-),男,汉族,广东省佛山市人,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士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李毅超(1986-),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学士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工程力学;张如杰(1986-),男,汉族,浙江省桐乡市人,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士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叶晓峰(1987-),男,汉族,广东省江门市人,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学士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测量工程。

医药价格一直高涨,群众看病的费用不断上升。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医药价格过高问题,要明确政府在医药管理中的定位,分析医患信息不对称,药品定价不合理等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政府应该采取科学管理的措施,通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药品的价格管理等,有效地解决我国医药价格过高问题。

一、医药管理行为中政府的定位

医药行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在医药管理行为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一)药品的公益属性

药品具有医疗特殊性,与其他商品相比,它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公益性是指满足全体社会大众的需求,符合社会群众的共同利益的性质。药品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医疗有着极大的需求。药品能满足社会群众抗击疾病的需求,实现社会群众的健康利益。因此,药品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

(二)公立医院的公共部门特征

“公共部门,又称公共经济部门,指提供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 [1]公立医院具有某些公共部门特征。一、行为目标的公共性。公立医院由于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要保障社会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目标是防病治病,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它的行为目标具有公共性。二、评价标准的社会性。对公立医院的行为评价应该从防病治病和保障人们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社会性的标准。

(三)政府的管理定位

“政府的责任在广义上是指政府的社会回应,即政府能够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回应,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公正、有效率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2]药品的公益属性和公立医院的公共部门特征,使得政府有必要的管理责任。而且,医药行为中,患者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很多低收入者不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极大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所以政府有必要对医药行为进行管理。但医药行为具有部分私人产品属性,可以由市场来调节,所以政府在管理时,不能管得过多、过严,要发挥市场作用,不能全包全揽,有正确的管理定位。

二、医药价格过高的原因

医药价格一直都比较高,原因主要有医患信息不对称,医疗机构瓶颈垄断,药品定价不合理。

(一)医患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 [1]医药消费有很强的专业性,医生掌握了专业的医药知识,对药品的疗效十分清楚,对患者的病情也有大致了解,知道该用什么药。而患者对大部分药品的疗效了解十分有限,为了避免用药不当,只能依赖于医生的建议。所以在医药消费中,医生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患者处于劣势地位。他们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患者依赖于医生的建议,医生掌握了用药的自由权。而且病情的复杂性和身体条件等因素,医生在同一种病上能选择不同的药物。这样,医生可以主导患者的用药,牟取私利。医药企业为了推销药品,只要医生让患者使用它的高价药,就给予高额的医药回扣。医生为了收取回扣,给患者开高价药。所以,医生与患者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医生可以诱导患者使用高价药,提高医药价格。

(二)医疗机构的瓶颈垄断

“垄断,是指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力,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以牟取长期稳定的超额经济利润的经济行为。” [3]药品消费中,患者需要的治疗性药品是主要对象,主要从医疗机构得到,而且一般有很强的药性和副作用,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才能购买和使用。因此,医疗机构夹在医药企业和患者之间,形成“瓶颈垄断”。医疗机构的瓶颈垄断,控制药品市场。我国大约有7000多家药厂,竞争应该很激烈,价格也可以降下来,但药价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好比打印要打印纸和打印机,打印纸价格低廉,但打印机很少,那么打印价格肯定高。因为打印机的数量限制了打印的供求关系。但是打印价格是按打印纸来计算,看不到打印机的因素,打印时要为打印纸支付高昂的费用。医疗机构决定药品的供需关系,可以扭曲价格。因此,医疗机构的瓶颈垄断抬高了药品价格。

(三)药品定价不合理

政府对药品进行了定价管理,定价机构主要是各级物价部门。这可以对一般的商品定价,但药品却不同。它要求较高,要有专业的药物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但是现有的定价机构缺乏这种专业性,相关人员对药品价格的调查审核能力有限,而且品种繁多,定价范围很难确定。另外药品定价和审批的不是同一个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增加了定价难度。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剂量、换新包装等,将旧药改成“新药”,避开降价。定价程序也没有规范化和公开化,许多企业与定价人员拉关系,存在“人情价”、“关系价”。

政府的定价方法也有不足。现有的定价方式主要是“成本加成”,政府核定成本价,医药企业算出销售价,而医院在进货价上加一定的比例,形成零售价。理论上行得通,但定价机构缺乏专业性,很难严格核定药品成本价。企业往往虚报成本,虚增剂量,提高成本价格。而政府减少医院的加成比例,医院收入减少,会提高进货价格,增加实际的比例加成收入来弥补。所以,药品定价不合理使药品价格过高。

三、完善医药价格管理的措施

对于医药价格过高问题,政府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通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医药分开经营,加强药品的价格管理等来解决。

(一)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虽然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但由于体制不完善、人口众多等原因,医保体系覆盖面很小,医药价格上涨更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所以政府要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扩大覆盖的范围。还可以适当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提供新的保险品种,提高群众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

另外,政府要成立独立的医疗保障管理机构,控制医保基金,与医院接触。在英国,“政府把公民的医疗保障费用直接拨给家庭医生,居民患病后先找家庭医生诊疗,家庭医生再去选择医院推荐给患者,然后用政府的拨款为患者付费。” [4]这样使医院要以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吸引顾客。我国可以借鉴经验,成立独立的医保机构。医保机构要在有限的资金里尽可能地满足参保人的需求,所以它对医药费用有所限制。而且它能收集更多医药信息,缓解与医生的信息不对称,限制医生诱导患者多用药、用高价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