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酒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创业,至今已超过了20年。我们向来有喜欢“庆生”的传统。但到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一家企业打算为创业20年举办庆祝活动。
对于人生而言,20年是一代人的时间。对于茅台镇酒业的观察者而言,20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1982年,改变当代管理潮流的《追求卓越》一书问世,该书将20年间美国成长性最好的43家公司作为基本分析样本,归结出了卓越公司的八大属性。今天我们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因为成活20年本身就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成功指数了。
一
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轮“酒疯”暴发以来,茅台镇酒业这座富矿聚集了各路仁人志士,并以每5年一代的速度更新。
第一代于80年代初入市,大浪淘沙,这代人至今无一幸存。为勇者讳,不再议论。第二代于80年代初或稍晚崛起。当前,他们的“历史局限性”颇受争议,有人骂他们是土财主,但大家心里清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驰骋当今茅台镇酒业的大腕中,不少人就是发端于那个英雄的时代。但是,他们渴望成长却又安于现状的矛盾心态左右了企业的战略设计。第三代于90年代奇迹般“雄起”。从诞生的那天起,他们与对手“刺刀见红”杀出一条血路来,同一时期的无数死难者成就了他们。他们无法再像第二代人那样安于现状,他们顽强生存,思维上有所突破。但是,他们当中仍然弥漫着急于求成的焦虑,他们希望缩短企业成长的时间、缩短品牌培育的周期、缩短技术开发和员工成熟的各个阶段,总之所有能够缩短时间的途径,从来都是他们拼力追逐的。可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性能力是无法取巧简化通过“大跃进”能得到的。第四代被时代的浪潮推上前线,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经历等与前几代人迥异。他们当中的先行者业已踏上了创业征程,并取得不俗业绩。像每一代人创业时一样,他们的共同特质是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紧密于时代接轨。
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是历史上最独特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代。有时候是这样,但更多的时候是错觉。也许没一个标准的画像可以为四代人所通用,但是,以下的职业特质描述应当不会有太大争议:都能吃苦耐劳,善于捕抓机遇又精于跟进,勇于冒险又步履谨慎,富有拼搏精神又是急功近利者。
二
人们讨厌家族制,一说起家族制企业就摇头。尤其是那些浪迹于各企业的营销人员更是牢骚满腹,企业家们也无所适从。
家族制其实没什么不好。世界上80%的跨国公司都是家族制企业。我们的制度很先进,问题出在文化上。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外来和尚”在茅台镇把经念好过。第二、第三代人带领一个或大或小的团队从胜利走向胜利,他们不需要“外来和尚”叨唠。但是,这不是我们否定职业经理人的理由。茅台镇酒业需要观念、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不一定是职业经理人。
三
中国酒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号,它的申报本身,就是对茅台镇酒业的一次冲击,是茅台镇酒业聚指成拳的一次尝试,是茅台镇酒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茅台镇”已经被我们践踏得伤痕累累。我们要保护好中国酒都这块金字招牌,禁止乱用滥用;要利用好这块牌子,真正把其含金量发挥到极致。众所周知,“中国酒都”的认知度还不高,牌子拿到了,消费者不一定认账,我们要下功夫搞好策划、抓好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酒都”的内涵还不够丰富,我们的城市还不能展现“酒都”特色,我们的企业还不具备“酒都”气质。“中国酒都”与茅台镇文化、广告诉求的微妙差异,还需要进一步定位,进而将二者有机融合。
四
今年1月初,四川多家媒体刊发了一条消息――《五粮液与茅台之间屡发专利纠纷知识产权成法宝》。月底,郎酒状告茅台侵权的酒官司开打,又在坊间闹得沸沸扬扬。
这只是茅台镇酒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暴露出来的一个侧面罢了。更深层次的法律危机还没有引起业内足够重视和警惕。
概括起来,白酒营销的法律危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糖酒会上合同随便签,签了也不算。二是业内普遍流行的“一厂一公司”模式,存在法律黑洞。三是合同中合同性质界定不清、定金订金不分、管辖权约定不明、无效条款的反复出现等。四是销售过程中的税款规避问题。五是厂家接受委托中产生的无限代理、表见代理。六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既维已也不维它。七是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法制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市场竞争自有其游戏规则,然而在茅台镇酒业,法律意识普遍淡泊。如何在营销中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如何规避不懂法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茅台镇95%的企业没有法律顾问。问题出了再花钱摆平的心态,有一定现实合理性,但是,那得看你的对手是谁。
我们不能总是“武大郎放风筝,出手总比别人矮了一截”。这不,又输了一阵。
五
很多人把oem与贴牌混为一谈。“耐克”、“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其产品叫oem,五粮液集团生产浏阳河、金六福叫贴牌,二者在主体、利润来源、投资者心态诸方面迥然不同。
贴牌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市场方面,贴牌产品影响了茅台镇一批区域品牌酒的分流,贴牌产品之间恶性竞争,纵容厂商大搞特搞短线操作;经营方面,贴牌产品先天不足,具体运作中暴露出品牌意识淡薄、科学决策不够、竞争手段低层、品牌定位失控、创新力度不足、发展思路模糊等问题,同时,还直接危害了企业的产品、营销质量;品牌管理方面,贴牌产品削弱了茅台镇地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淡化了茅台镇的内在价值,且存在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品牌忠诚危机;法律方面,混乱的贴牌生产方式,足以给厂家带来灭顶之灾。
2004年,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打着我们的牌子,在四川、在山东、在湖南包装产品,然后凭借各种“优势”攻城掠地,心痛呀,后悔呀!个中滋味,自个慢慢品尝吧。
贴牌其实是只替罪羊,联营才是罪魁祸首。多少年来,我们对揣着一张营业执照闯江湖的所谓老板们无可奈何。一味指责是无谓的。联营这只过街老鼠,应人人喊而打之。
六
2月9日,媒体报道了国家质监总局对白酒的抽检结果。茅台镇某酒厂榜上有名。此前,另一家酒厂也因消费者从瓶中发现了避孕套而狼狈不堪,所幸事件没有扩大化,否则……不少酒老板急功近利见钱眼开,轻视质量管理。某些企业的现场管理混乱到了令人匝舌的地步。工人从14岁到60岁,从手动到自动灌装……不出事才怪。
有那么一天,茅台镇的酒把人毒死了,大伙也许才会明白“质量就是生命”的真正含义。
七
袁仁国先生将酒业发展历程概括为“作坊酒”、“工业酒”和“文化酒”三个阶段。但是,茅台镇酒业却误入歧途,徘徊在作坊酒、工业酒与文化酒之间,沦为三者兼而有之的“杂种”。
国酒茅台打的是酒地理、酒历史、酒政治三张牌,以彰显其文化底蕴。那么,对弱冠之年茅台镇酒业而言,出路在那里呢?酒文化涵盖了酒文学、酒工艺学、酒社会学、酒心理学、酒宗教学等学科,甚至还包括酒名学等。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酒与文学的关系不必赘述,只要看看酒界大腕们如何与文学拉关系就能明白个中道理。酒工艺方面,乍一听有些敏感--又想打国酒的擦边球?错。工艺是茅台镇酒业的共同财富。酒社会学,按于光远先生的说法,就是“哥们讲江湖义气,在酒里头滴几滴血,喝了就是誓言”,仁怀有许多奇特的酒礼酒俗,值得发掘。酒宗教学,2004年重阳举办的“祭水节”有利于丰富茅台镇的文化内涵。
今年1月底,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再次召开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并正式成立了申报工作组,全面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将达到对泸州老窖历史、酿酒工艺的完整的总结,形成对“浓香正宗”、“浓香鼻祖”崇高历史地位的档案资料,为逐步提升国窖1573的美誉度奠定基础。
茅台镇酒业,我们又落后了!
八
如果说茅台镇酒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得还不够,可我们分明看到,整个仁怀经济都是在白酒的带动下高速腾飞。如果说茅台镇酒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得很好,可我们却又发现,酒业70%的主辅原材料来自泸州、温州等地。天南海北的人汇聚仁怀,赚得盆满钵满后笑意盎然地离去。仁怀人守了二十年,竟然没有分得几杯羹,令人恼火。
于是,有人想“延伸产业链条”,并美其名曰“经济不外流”。照他们的逻辑,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不应全球采购,而应自己生产所有产品。
不是这样的!社会分工进一步加剧了,上天也从来没有厚此薄彼过。君不见近十年来,产业链条上的本土企业怎么也竞争不过外地人。印刷很难超越广东深圳和浙江苍南,瓶子做不过江西,瓶盖市场是温州人的地盘。酒业迅猛发展带来的旺盛人气,才是仁怀延伸产业链条的最佳入口。
九
一家成立不过三五年的小厂,竟然获得了包括全国白酒工业协会颁发的若干种奖项。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酒厂,“估价”达到数亿元。
有人忍痛花钱买出名,就有人顶风颁奖牌。厂家名声没出多大,名堂倒是闹大了。过去物资短缺,各种评奖多由政府部门组织,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这个连狗食都说获过联合国什么奖的年代,消费者的心里亮堂着呐。
十
站在危机的肩上,我们看到希望
高速成长--这是对过去20年中茅台镇酒业最生动的描述。他们已创造了奇迹,接下来大家的梦想仍然是如何让奇迹不断发生。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还有比我们成长得更快的区域和企业。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的20年里,除了小糊涂仙,茅台镇酒业没有再诞生一个领袖型企业,没再诞生一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也没有产生那怕一位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家或营销精英。这是茅台镇的悲哀!
面对未来,茅台镇酒业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政策及资源获取的相对便利,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资源的丰富及内外需市场的增长,以及尚未充分开发的广大农村市场等等。可是,我们的劣势也是明显的--粗放式的扩张模式,摇摆不定的成长理念,核心技术能力的稀缺,职业企业家、经理人的缺乏,对环境的无度开发破坏等等。
茅台镇酒业成长发展在一个幸运的年代,可是,这并不能够保证他们都一定能够成长发展为幸运的企业,甚至并不能保证它们中间一定有一个成长发展为幸运的企业。
周山荣(1981年-)男,汉族,贵州仁怀人,大学学历。曾在茅台镇某知名白酒企业工作,现供职于仁怀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是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会员。联系电话:13368529137,电子邮件:gzrhzsr2008@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