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ut斯达康进军蓝海缘何受挫

进入蓝海的动力

随着移动、联通对手机资费一再下调和功能服务的增加,小灵通陷入前所未遇的困顿。而直接受到影响的是对小灵通进行大量投入的企业,他们随即试图把命运转向新进“蓝海”,比如ut斯达康(以下简称ut)进军iptv.

蓝海受挫

ut摆脱小灵通而投资iptv,其实并非明智之举。现在至少有超过18家以上的设备厂商号称可供整体解决方案,ut如果投资3g,最起码能够获得预期收入,而iptv现在看来还是无底洞。

早在1999年,ut就已开始进行iptv的相关研发。但是政策不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尚待培养等种种因素,导致了ut的iptv之旅进展得并不如想象般精彩,到目前为止ut还没有从国内iptv的签单中获得经济利益。

ut还试图通过争取江苏电信一期项目中标为公司摆脱窘境,增加员工信心,但对方还是选择了中兴作为合作伙伴。目前ut从中国电信获得的订单只在500万~1000万美元之间,不足公司营收的1%,财务前景不容乐观。

出师蓝海,尚需理性

事实上,ut的iptv蓝海战略大有“赌性”成分。ut管理层认为iptv目前的市场状况跟几年前的小灵通非常相似,但是蓝海战略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

市场边界——由于ut的iptv系统采用了排他性的封闭架构,与其他厂商的互通性差,并没有引起消费趋势。

蓝海规模——“雷曼兄弟”报告预测到2008年全球的iptv用户数量将达到2000万。而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蓝海气候——国家标准仍未出台,在iptv设备上的博弈至今还无从定论。

蓝海资源——受业绩影响,ut曾裁员2000人,大多数是研发人员。连续的亏损已使ut无力提供足够资金来应对风险。

蓝海政策—— ut是外资公司,业务却集中在中国,开拓市场难以获得政府足够支持。

蓝海认知—— ut对市场的认识、管理模式的建立、用户的系统研究等先天不足被严重忽视。

蓝海门槛—— 投资机顶盒项目对多数it企业来说并不困难,但对处于转型的ut而言,复制机会主义的成功太过艰难。

蓝海跨越—— 未能成功实施。强敌华为、中兴等对iptv蓝海战略的追捧程度也不低于ut.

“赌性”思维不可取

iptv已是ut摆脱困境的“重中之重”。分析人士认为,ut并未真正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当初在小灵通上的成功,使其在小灵通领域积累起全球都难逢敌手的虚假自信,才会又一头扎进充满不确定性的iptv蓝海。此次投机之路的战略基础存在消极因素,价值创新就难以实现,原本认定价值创新的立足点也会动摇。

用“赌性”思维来确定蓝海战略不是正确的游戏规则。ut用了10年创造出小灵通的丰厚利润,但身处前途未知的iptv蓝海,对于资源有限的企业来说,过于富有冒险精神有可能成为一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