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百思买到底可不可怕?

有消息称:百思买在上海(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店,将于年底前试营业。闻听此消息,我长出了一口气:第二只鞋子总算落地了!

由不得为百思买感慨万千。

这第二只鞋子是不是脱得忒久了点?从5月份收购五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到12月底开出第一家店,这中间整整经历了七个月时间!百思买的现身,可谓困难。

七个月意味着什么呢?

依照国美、苏宁的开店速度,七个月意味着它们每家新开店面不少于100家,也就是说,它们奔跑的速度是百思买的100倍以上。

实际上,这七个月里,国美已经把永乐牢牢收入囊中,如果这部分也算国美新开店面的话,这七个月国美开了不下250家店面,是百思买的250倍以上。

我把七个月开一家店称为“百思买速度"。虽然百思买的中国战略决定了它不可能象国美、苏宁那样大规模开店,但是,以目前这样的蜗牛速度开店,我很怀疑它能不能驶上中国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怪不得苏宁老总张近东说:“二年之内,我不把百思买放在眼里。"应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

而七个月之前,人们对百思买的到来,还多少有些惊恐和不安。

我曾经认为,百思买的到来,将对中国家电连锁产生深远影响,因为百思买不仅意味着强大的外国资本,更意味着全新的观念和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家电连锁在亚健康状态下运行,许许多多矛盾被刻意压制下来,没有形成大爆发,一旦有新的因素进入,情况可能完全不同。而百思买最有可能扮演“点火者"角色。然而,百思买似乎无力承担这样一个责任,和咄咄逼人的本土连锁相比,百思买更象一个文弱书生。在百思买的犹豫不决中,本土家电连锁巨头完成了新战略调整,国美实现对永乐的收购,让百思买突然之间不得不面对一个超重量级对手,与国美、苏宁对决的胜算越来越小。站在这一点上说,百思买第一家店的开业,可谓生不逢时。

百思买的中国战略,总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让人看不懂。这不,“月底试营业"的消息一传出,马上出现两种声音:一种说百思买表示“不避价格战",一种说百思买表示“不打价格战",百思买的中国战略到底是什么?

如今,百思买打出了两个“卖点":挑战中国家电连锁“潜规则",全面创新经营模式。但是,如何挑战家电连锁“潜规则"?如何创新经营模式?百思买并没有给出答案。

在研究人士看来,百思买的优柔寡断,实际上是其中国战略不确定性的表现。一方面要保持美国特色,另一方面又要适合中国国情,这样的模式不好找。因为美国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太中国化又让百思买失去个性。

实际上,被百思买收购的五星,也没有因为进入了百思买体系而焕然一新。我们更愿意认为,外资企业一进入中国就风扫残云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日益成长的本土企业面前,任何优柔寡断和准备不足,都有可能让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陷于被动。

作者系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联系电话:020—38291799,电子邮件:liubc@zlzw.com